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首页 >> 南陈帝业 >> 南陈帝业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章 两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天嘉三年(562年)二月。

建康宫,有觉殿。

正午时分,日影微斜。

陈蒨、陈伯宗父子在殿旁的树荫下,对坐弈棋。

“我前日遣使致国书于齐,请修和睦。于此事,奉业如何看?”

陈蒨棋艺并不高明,于棋局之上,只是步步为营,缓缓积势。

“儿闻《老子》言,‘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今阿父遣使,请和于齐国,儿私度之,阿父必有北伐之意。”

陈伯宗前世并不通晓围棋之道,只是自他前岁入尚书省观政务以来,陈蒨每十日便要召他弈棋一局,并问政事于他。

一年多来,他不仅棋力见长,对于陈蒨的行事谋划,也能稍作揣度了。

陈蒨面上露出满意之色,手下黑棋却放出杀招,吞了对面白棋数子。

“前岁王琳败投齐国,齐主高演授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使之镇守寿阳。”

“齐主又使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以为监视、制衡。”

“王琳主战,纠集部曲、故旧,有数万之众,意在南侵,而卢潜志在和睦,去岁虽败我刺史王奉国、周令珍,亦未追夺合肥。”

陈蒨寥寥数语间,便点出了这两位北齐封疆大吏间的深刻矛盾。

鸽派与鹰派素来便是难以同心做事的。

他又继续言道。

“我今致书请和,卢潜必受鼓舞,而齐国新主高湛,传闻其耽于享乐,无意进取。”

“若其人真为如此,则必与我修和。”

“届时必召王琳北返邺中,而王琳淮南数万部众,无人统御,便不足为虑也。”

“我南朝则可趁此时机,修兵甲,造舰船,积粮帛。数岁之后,进兵北讨,则淮南入我手也。”

陈蒨饮了口茶,复看了看棋局。

陈伯宗的白棋正在努力进取,意图扭转局势。

陈蒨继续言道。

“若齐主非为流言所中,实为进取之君,则其必不与我相和。”

“若如此,则我亦可增兵合肥,强其守备。若北兵来犯,我则乘舟船之利,与之战于江河湖泽之间。”

“如此,虽不能复淮南之地,合、霍等江北数州,亦不至于丧齐人之手。”

没想到陈蒨这一致书北齐的小小举动里,却是藏了为往后陈国采取或攻或守的国策,投石问路的暗手。

棋盘上,陈蒨的黑棋,形势已成,陈伯宗处处受制,倍觉压力。

“奉业可有他言?”

陈蒨也想听听儿子的想法。

时常交流对政事的看法,这是他培养太子治政之才的方式。

“阿父深虑,儿唯拜服。”

“然而,来日若取淮南,得齐人数州境土,谁人可为我治民之官?”

陈伯宗在尚书省观政日久,感受到了南朝选官用官之制的许多问题。

陈蒨既然问政于他,他于是有心将自己的看法说出。

陈蒨闻言,手中黑棋攻势一缓。

“为父愿听奉业之言。”

却是暗示陈伯宗无须顾忌,直言自己的看法。

“凡治政之才,一如猛将必发于行伍。若无州县之经历,则其人不知民间疾苦,不知小吏如何任事。”

“使其为国治政,则必多乱政,譬如前汉之王莽。”

“今我朝用官承袭前梁旧制,重台阁而轻郡县,士人须年至三十,方可任用。是以朝中之官,多乏地方之任。”

“儿窃思之,是否增州县官长之品秩,开策论之试,拣选民间寒微而有才识之人,不限年龄,用之州县。”

“如此,则来日北伐所取之地,可以善理政者治之,收士民之心,淮南方为稳固。”

陈伯宗一口气说了很多,要旨无非两条,培养治理地方的文官人才和用考试的办法获取更多阶层的官吏来源。

陈蒨闻言,却不禁心忧,在他看来,陈伯宗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如果现在行之却未免操之过急。

并非因为江南世家之势力仍大。

相反,侯景乱后,江南世家倍受重创,在朝中的影响力,已经很小。

限制陈国进行地方制度及用人制度改革的,其实是地方官员不规范的收入来源。

提升郡县品秩,虽有助于地方治理,拣选寒微之人,亦有利于发掘治政人才,但目前不规范的地方官员收入,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盘剥,引发民乱。

相反,以家门尚可的人物为官,其往往能碍于家门颜面,克制自己的贪欲,使百姓不至于为乱。

这便是眼下陈国治政的诸多难题之一。

不过,如今陈国内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