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炉胭脂雪

温言珏

首页 >> 玉炉胭脂雪 >> 玉炉胭脂雪最新章节(目录)

暗室逢灯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窗外在下雪。

等出来时,已是中午快十二点了。

他送沈青山离开,对身边的冯易辰说:“母亲与嫣嫣应该还未归家吧。”

“昨天听明环说,怎么着也得在寺里吃了斋饭之后才回。”

宋亭文点了点头。

天宁寺里。

沈织锦扶着纪氏准备去用斋饭,一个监寺遇上了她们。

“老衲法号道同,施主冒此大雪仍来礼佛,实在令寺里上下感怀至深。”

纪氏笑了笑,“应该的,应该的,只愿佛祖护佑我全家安康。”

道同监寺打量了一下她,问道,“这位应该就是您的儿媳了,少夫人在闺阁时跟着自家父亲颠沛流离,乱世未宁,怕是日后还须受此苦,老衲劝少夫人莫要为难自己将自己围困其中,以便后半生能够安稳度日。”

沈织锦微微颔首,“多谢师父的指点。”

道同监寺点了点头。

寺里的斋饭是素面,吃过了之后觉得身上暖暖的。看着雪下小了些,纪氏想快些回家,吃了斋饭就准备下山。

路上比来的时候还要不好走些,纪氏有些焦急不安,便拨开帘子,“快一些走快一些走,雪看着下大了。”

沈织锦安慰着纪氏,“母亲,您不要着急,路上滑得很,让他们都慢些走。”

感觉又有些雾蒙蒙的。

这下子怕是更加不好走了,岁娘皱起眉来,“这下雪下的太大了,连路都有些看不清了。”

她下了车来,看了一下路,雪一下子落满了身。

沈织锦低下身子来,是车轮子陷进泥里了,她的手冻得有些麻木了,却还是推着车指挥:“大家一齐使力!”

忽地,前路出现了一行人,渐渐地走近了来,是宋亭文。

“母亲,嫣嫣,我来晚了。”

等回到家时,已经有些晚了,雪一直没有停下来。

今年宋亭瑞归了家来,总归可以热闹一些。

除夕早上,一大早就放了炮竹。

她听到声音就起来了,看到茶几上的腊梅,心情也更好了。

“明环,厨房已经在备菜了么?”

明环在拖地,“五点半就开始了,老夫人让厨房多准备了两道菜,红烧海参和青豆虾仁。”

她又四处张望。

明环又补充道,“少爷和大少爷在书房里交接工作呢,少爷说是年初五之后便不会再去军营了,其他的事情都由大少爷接管。”

她点点头,看着空落落的窗户,突然来了兴致,想剪窗花。

等到中午宋亭文来喊她吃午饭时,她已经剪了一桌子。

“到吃饭的时候了,”宋亭文穿了一身藏蓝色的棉褂子,站在她身后,“这窗花剪得真的是不错的,以后落魄了靠着这个手艺也不至于为吃穿发愁哈哈。”

“这是师娘教我的,”沈织锦叹了一口气。

宋亭文垂下眼,“好了,去吃饭,母亲和大哥在等着我们呢。”

“宋亭文,你真的甘心将这几年的苦苦经营拱手交给大哥么?”

“没有什么不甘心的,我没有苦苦经营,我苦苦经营的,是你我之间的感情,这几年,大哥失踪了才轮到我接管这些事情。”

“宋亭文,你大概已经看到了和离书了,等过完了年,我们就去把手续办了,你另娶她人,我都不会埋怨你的,你我都明白,我们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修复的裂痕,那就一别两宽,去过各自的生活。”

宋亭文低下头,沉默着,许久才说出一句:“我不同意和离。”

他去握她的手,沈织锦缩了一下,“休书也行,总之我与你是过不下去了。我前几天做梦,梦到他们血淋淋的。先去前厅吧,总归不是这两天的事。”

宋亭文跟在她身后,缄默着,沉郁着。

饭桌上的菜很齐,纪氏拿起筷子,“大家都开动吧。”

宋亭瑞看着纪氏,不知在想些什么,夹了一筷子鱼肉到纪氏的碗里,很是客气,“鱼肉细嫩,您多吃些。”

纪氏点了点头,看着夫妇两个人,“今天除夕,大家可要开心一点才好。”

她低下头,吃着饭。

纪氏开始隐隐地担心道,“老太后和光绪皇帝十一月病死了,弄得不甚太平,宣统皇帝即位更是弄得人心惶惶的,马上就要变天了,我个老婆子怎么样都不要紧,你们多保全自个儿就好。”

“母亲,我们一起去广州,原先父亲在那里购置过宅子,如果大哥愿意的话,也与我们一道同去,虽然比不得现在的生活,但总归是家人平安无虞。”

宋亭瑞笑了笑,“言之,不必担心我,父亲的事业总要有人承继,我不怕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