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岂曰无衣1

首页 >>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最新章节(目录)

第12章 来到崇和街,每天一贯五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地摊经济,看似微不足道,可不管在什么时代,数量一旦庞大起来,总的经济体量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而州桥夜市,就是汴京城最火的地摊聚集处,类似于后世的网红小吃街,不光平民百姓,就连一些达官显贵也会乔装打扮来吃地摊。

为什么?

真正好吃地道的小吃,都是市井小巷,那些大酒楼里有个屁的好吃的啊!

而樊楼的几位东家,显然是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地摊经济不为人知地强大之处,因此多家合伙将州桥夜市包装了一下。

夜晚,花灯初映,整条街道热闹十足,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都会挨家挨户地品尝小吃,人流汹涌。

作为州桥夜市的商贩,他们已然是背靠樊楼这尊大佛,因此对其他地方的小贩嗤之以鼻,尤其是离着几百米路的崇和夜市。

“听说那崇和街多了几家早点摊,卖得很火,每天排队过去都不一定能吃上呢。”

“一个早点摊而已,能赚几个子?跟咱们这夜市能比吗?”

“也是,一群土包子罢了......”

州桥的商贩,自被樊楼投资之后,整个人都是高傲起来。

市井之中,自然不乏瞧不起隔壁崇和夜市的言论。

然而这种近乎一边倒的美好风光,在一个少年出现之后,很快就要消失不见了。

这天晚上,樊楼的几位东家过来视察,沿途上不少商贩见到立刻投以敬畏地神情行礼,等他们几个走了之后才敢继续做生意。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商场的狠角,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商贩能招惹的起的。

“几位,在下的先前的建议还算不错吧,如今这夜市火爆的程度,想必不用五天就能全部回本了。”

“呵呵,实在佩服,只恨当时没能下定决心多投几家店铺,便能多赚一些啊!”

“赚钱的机会还多得是,这汴京城处处可都有啊,主要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财富的眼睛......”

几人议论着,肥硕地脸上挤出笑容,一副得意地模样。

他们经营的樊楼,是只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每个月的流水惊人到别人想象不到,原本他们不屑于插手这些地摊商贩,可在看到这边近乎恐怖地客流量时,也是不由得动了心思。

钱嘛,对他们而言是赚不够的,不同消费群体的钱都得拿下啊!

大宋政策开明,夜市极为发达,晚上出门消费的人群并不比白天少到哪里去。

不远处,当地樊楼的一位负责人急匆匆地跑来,站定之后,也顾不得喘口气的功夫就说道:

“东家,隔壁的崇和夜市不知怎的了,当地的许多商贩都换上了不同的菜式,有烧烤、炸肉......”

听到这话,几人根本就没当一回事,换了菜品又能如何,能和他们治理下的州桥夜市相比?

“大惊小怪,做好你本分的事情就行。”

崇和街,在经过几日的停业和刻苦训练之后,众人也终于出师,无数商贩脸上带着憧憬的目光。

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到崇和街,每天一贯五!

此刻,无数商贩在心中为自己加油打气,嘴里看着赵和教授的经典名句,神情皆是不由得亢奋起来。

空无一人的街道,但几十户商贩的店铺却是莫名地热火朝天,丝毫不见冷清!

不远处,一个衣着贵气的老头刚从州桥夜市那边出来,吐着口水。

“什么狗屁夜市,给樊楼那群人接手之后味道还不如以前了,味道寡淡地跟个鸟似的!”

一旁的老人叹了口气:“这些人啊,总觉得樊楼里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就都拿了出来,可咱们要想吃那玩意直接去樊楼不就成了,干嘛来这?”

“一群脑子有坑的东西,一碗小汤圆敢卖十文钱,狗都不吃!”

见到客人,商贩们当即吆喝了起来。

“羊肉串,新鲜的羊肉串~”

“地地道道地炸年糕、炸串啊!”

“瞧一瞧看一看,汴京水煮肉啦!”

二人被这动静吸引了过来,可看到竟然空无一人,不免有些疑惑。

“之前你有见到过这夜市吗?”

“没有,估计是新开的,味道不好,所以才没什么人。”

可第一位老人直接否认了友人的说法,因为他问到了一股香味。

一种刺激着鼻腔,让人饥饿感顿时上来的香味。

简而言之,上头!

“店家,你这是什么?”

商贩连忙道:“烤串,有豕肉、羊肉,三文钱一串。”

老人瞧了瞧摆在展板上的肉串,个头很大,分量很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