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岂曰无衣1

首页 >>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最新章节(目录)

第1章 这少年容貌为何和朕年轻时一模一样!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庆历五年。

汴京城,初生的红日将光芒撒在这座近乎传奇性的都市,一座雄伟的都城显现出来,极近繁华。

赵祯换了身便装,亲自送范仲淹离开京城。

北宋积贫积弱,自檀渊之盟后,这种情况就愈发严重,朝中某些人企图以变法改善这一切,但很显然,在封建社会的强大阻力下,变法失败了。

那些支持变法的,富弼、欧阳修等新派人士相继被逐出朝廷,罢官的罢官,贬谪的贬谪。

作为赵祯最为赏识的人之一,范仲淹就是其一。

范仲淹看着身边的这位皇帝,皇帝亲自送他离开,何其感慨啊!

“官家,不必再送了,宫外人多眼杂,万一官家被人看到了,恐怕又是麻烦......”

在大宋,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地位崇高,是不可以随意出宫的,毕竟宫外鱼龙混杂,若是出了问题,没人担得起这个责任。

赵祯摇了摇头,还是坚持要送一下自己的这位良师益友,范仲淹无奈。

清晨还未散尽的雾气里,二人并肩走在汴京的大路上,范仲淹微微落后半分,却也看不出疏远,二人如同平日里的好友一般。

看着繁花似锦的汴京城,范仲淹满是感慨。

“官家,臣想让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下去!”

他眼中满是崇敬,倘若大宋真是如汴梁城这般繁华强盛,那便太好了。

可实际上,大宋内部的矛盾已经上升到顶点了,大地主兼并土地横征暴敛,朝中重文轻武,导致军队的实际战力越来越低,前些年和辽国一交手,便兵败如山。

他忧啊,可却没有任何办法。

赵祯神情萧索道:“若是朝中那些臣子也如希文你这般,想必一定是可以的。”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赵祯以字称呼他,足见亲切。

二人微微沉默片刻。

范仲淹忽然开口道:“官家,太子的事情,臣希望官家早做决断。”

听到这话,赵祯苦笑一声。

或许是上天对自己没能将大宋治理好的报复,这么些年,他的后代都在很小的年纪便夭折,现如今只有一个七岁的女儿,被他视若掌上明珠。

可他已经三十五岁了,便是平民百姓到了这个年纪家中没有后代,也会被人指责,毕竟这意味着家庭后继无人了。

更何况他是皇帝,以国为家,那岂不是说这个国家后继无人了?

现如今朝堂之上,争论的最多的就是变法,其次就是立太子的问题。

大臣们建议,立一位宗室子弟为太子,以定国本。

但赵祯推脱了,可这些大臣们喋喋不休,几乎就是要逼着他立个太子出来。

真是荒谬!

到了他这个地步,太子之位岂是能让给别人家儿子的,难不成立了那人为太子就会把他当成爹吗?!

这很不现实,而且他内心深处,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接管这个国家的。

三十五岁,正值壮年,他再努力两年......

“快点,现在早市刚开,那煎包肯定没多少人去......”

“昨天排了半天才买了五个,今天我要全包了!”

“......”

远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不少人朝着一个方向涌去,见此范仲淹继续劝说道:“官家还是回宫吧,早市之后人只会更多,一旦有人知道陛下出宫......”

赵祯笑道:“天底下,见过我的人也不过朝堂上的几人,况且我这般打扮,想必也是没人认得出来。”

而后赵祯正色道:“朕还是想送一送你。”

出宫之后,赵祯第一次以皇帝的口吻开口。

范仲淹拱手道谢,不再推诿。

远处人声鼎沸,似乎刚刚的那些人全部跑到了一处排队,见此范仲淹失笑。

“说起那地方,半月前有一少年,在那开设了一处脚店,其中有一道叫做煎包的美食,引得附近之人趋之若鹜,臣也曾经去品尝过,确实美味。”

赵祯面不改色,如今在他看来,任何美味都食之无味。

庆历新政失败,他不得不贬走自己的良师益友,罢免杜衍等人,如今朝中都是反对行政的旧党。

说得难听点,无依无靠都不为过。

范仲淹忽然向着赵祯拱手,笑着说道:“臣这次虽然离开汴京,然而报国之心却还没死,如今只是暂时的引退而已,可如今一别不知何时回汴京,不如官家请臣吃一顿那煎包?”

“一顿煎包,又有何难。”

赵祯失笑,直接答应了下来。

两人来到那脚店,这里光是排队人数少说都有四五十人,把店里堵得水泄不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