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堕凌云志

忆里涂鸦

首页 >> 不堕凌云志 >> 不堕凌云志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生祠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本文出现的一切鬼怪风俗皆是为演绎剧情服务,无有不良价值导向。请读者们理性看待,杜绝封建迷信,要相信科学!)

晨曦微露,阳光透过缭绕的烟雾,洒落在劫掠过后的村庄上。村庄虽已面目全非,但村民们在里正地组织下,已收拾出了几间还勉强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并各自安置下来。

梅愚赓自从面见师彧后,虽然嘴中答应了师彧落实夏丘重建事宜。但他读出了师彧的真实意图,所以他选择了罢工不干。他想要让师彧看看在楚地没了他梅家的支持,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他搞了一场诗会,甚至专门邀请了师彧。

师彧接到梅愚赓的邀请,立马心下了然,嘴角却是笑意盈盈。让前来邀请的梅家小辈摸不着头脑。师彧也不为难这小辈只是告诉他:“知道了,请回吧。”

跑腿的小辈回到梅家向梅愚赓汇报,梅愚赓仔细询问了师彧表现的细节。梅家小辈被梅愚赓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得心里发毛,赶忙学着师彧的样子,把当时的场景还原了一遍。

梅愚赓仍在问:“他真的是这样笑的吗?”

“是的。我很肯定。”梅家小辈不记得自己回答了多少遍了。

梅愚赓挥了挥手,终于放这个小辈离开了。他想不清楚为啥师彧还能如此开心地笑出来,这像极了自己掉入了圈套之中,可是自己活像一只明知道前方有陷阱,可是又不得不往前走的野兽。

但邀请已经都发下去了,中途止住,颜面扫地的还是自己,无形中又在帮师彧立威。所以自己只能寄希望师彧是在狐假虎威。

距离师彧与梅愚赓见面已过了三天,今天应当是梅愚赓向师彧汇报市舶司清账进度的日子。可梅愚赓压根就没着手去做这件事,反而在自己庭院张罗着诗会一事。

阳光透过轻纱般的云层,洒在庭院中的楼阁之上,梅愚赓凭栏而立,看着下人忙忙碌碌,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其实梅家在这块富庶之地经营了这么多代,早已经将自家庭院,打造成了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卷。

翠绿的竹林掩映着曲径通幽的小径,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庭院中央,一座古香古色的亭子矗立,檐角飞翘,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亭内,几张红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上面铺着洁白的绸布,显得典雅而庄重。

城内但凡有点才名的儒生雅士,都在被邀请之列,梅愚赓想让师彧看看什么叫作地头蛇,什么叫做名门望族对地域地掌控。

青年俊彦们最先到来,庭院一霎时便热闹起来,招呼声恭维声不绝于耳。

接着便是有所名气的名士大儒,他们在梅家仆从地带领下,径直前往亭中就坐,此时梅愚赓也正好向亭中走去。

大家被一众青年才俊围着,互相恭维,却又不着痕迹地互相找刺。

梅家仆人见宾客来得差不多,便开始组织人员就坐。许多名望之士见此盛况,便开始即兴创作。他们或挥毫泼墨,或抚琴而歌,将内心的情感与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诗会的主持人——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也在此时缓缓走出亭台,老者虽然身老,声音却依旧洪亮:

“今天在诗会正式开始前,梅大人想要对在场的青年才俊考校一番,大家将自己近日最有感触的诗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欣赏。”

一时间,庭院中鸦雀无声,只有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和溪水潺潺的流水声。

突然,一位年轻才子站起身来,他手持折扇,冲着老者行礼后便开始开口说话:

“小子丹阳郡刘亮,表字明德,不才只能抛砖引玉了。”

“刘公子好气度!”主持人笑意盈盈。

刘亮收起折扇,在掌心敲着:

“寒月孤无影,举杯邀相亲。

古今凭栏处,况乃未休兵。

俄尔云墨兴,风袭衣衿翻。

天雨感念诚,霖霑众生苦。”

他的声音清亮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字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让人沉醉其中。这首诗从自身孤寂出发,抒发自身的思乡之情,又由第二句将个人之思上升到国家战事的诉说,再回归自身实际所见云墨将雨图,以个人衣衿在风中不受控制地翻飞,来诉说个人无法安定的感受,尾句又全诗收束,升华感叹众生之苦。诗文不错,可惜场合不对。

主持人这下笑不出来了,把眼望着梅愚赓。梅愚赓面上不动声色。

“丹阳郡明德小友,请回去吧。”主持人这番话可谓非常不给颜面了。

刘亮却不为所动,笑着说:“晚生斗胆卖弄一番,依礼前辈们当问问此诗之名。”

老者没想到这刘亮会这么不识抬举,刚想大喝一声放肆,话还没出口就听门口高喊:“朝廷上使镇国公世子师大人到。”

亭台里的众人赶忙站起身来,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