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明:1644谁主浮沉

梦吴越

首页 >> 逐鹿大明:1644谁主浮沉 >> 逐鹿大明:1644谁主浮沉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 温故1642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八省通衢”、“势若两京”中原第一大城开封,发生了吃的问题。

当孙世瑞在一群骄兵悍将簇拥下,登上潼关魁星楼饱啖鲤鱼焙面时,这道名菜的原产地,古都开封,即将经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当援剿总兵贺人龙用莲子羹、胡椒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豆腐、鱼、炸春卷、热馒头、米饭、两道汤、三个撒满了白糖的馅饼,外加潼关名妓如花拉拢孙贤侄时,穿越者绝不会想到,这些在他看来平淡无奇的饭菜,放到两个月后开封,将是怎样一顿美味佳肴!

崇祯十五年五月,督师丁启睿,会同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左良玉和虎大威四路人马组成十八万援军,援救开封。

左良玉一向飞扬跋扈,开封第二次被围,他龟缩观望,任凭督师苦苦哀求,始终按兵不动,直到崇祯暴怒,君命难违,才勉强北上。

明军刚抵达开封以南的朱仙镇,左良玉便率先溃败,导致四路大军阵脚大乱,全线崩溃。

朱仙镇这一仗,打得左良玉失魂落魄,从此之后,再也不敢与李自成正面交锋。

原本历史上,此时,孙传庭因为各种原因尚未出关,孙督师率秦军与闯军的第一次交锋,还要等到崇祯十五年的十月初。

也就是说,朱仙镇之战后,开封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长达四月的开封围城正式开始。

六月,城中粮食消耗殆尽,民生难以为继,周王朱恭枵拿出府中存粮,河南巡抚衙门也将藩库粮食拿出,施粥赈济灾民。

然而赈济只维持了一月,僧多粥少,难以为继。

七月。

饿极了的百姓出城采摘野菜,闯军于各路口设置关卡,日夜巡查,遇有饥民,即行击杀。

饥民只能回城。

七月二十七日夜间,黄河北岸明军派百姓,背负三四斗小麦,趁夜色渡过黄河,进城送粮。

闯军俘虏了这些人,李自成下令,将所有俘虏砍掉双手,带到开封西门放掉,百姓投水而死者不计。

八月。

由于城内粮食奇缺,守官决定“杀民养军”。

明军挨家挨户搜查粮食,残酷搜刮,加速百姓死亡。

八月底,开封居民十去七八,饿死数十万人。

十室十空,人始相食。

百姓千方百计寻觅可以果腹的东西。

或摘树头青、或买药中饵,或剐树皮为羹

或剜草根

或搜粪中之螬

或捞河中饲鱼之小虫

以及皮胶、故纸、涨棉之类,无不入口,以延旦夕。(注释1)

最后,吃人也不再稀奇。

九月。

九月初,水草每斤卖价白银一两,人肉每斤白银五两,屋上的瓦松每斤二百钱,水坑中的小红虫,每斤八百钱,马肉每斤白银数两,一匹马可以卖银子一千两。(注释2)

开封城内一片萧索,白昼行人断绝,鼠雀全无。

《大梁宫人行》写道:

银满一杯米一杯,

豪家潜向老兵谋,

老兵米有肉更有,

私下屠人公买牛。

代理河南巡按的黄澎路过曹门,“眼见一二人在城墙下,敲人骨吸髓”。

都已经不避人了。

曾经繁华的开封城已完全成了一座死城。

守城士兵无粮可吃,每日饿死的士兵多达三四百人。

这样地狱般的日子延续到九月中旬,终于结束。

九月十四日深夜,离开封不远的黄河突然决堤,“怒浪巨涛吼若雷鸣”。

十五日黎明,黄河水咆哮着进了开封城,开始收割这座死城中最后剩下的生命......

作为明史业余爱好者的孙世瑞(主业为催收),多少了解一点崇祯十五年开封围城。

四个月的围城加上一场人为洪水,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开封城,连带着它的数十万居民,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从明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第一次围攻开封,到崇祯十五年九月底,黄河大水从开封城退去,开封城从战前的37万人,最终生还者不及3万。

崇祯十五年九月底,当残余明军撤退,闯军划船进入开封城时,所见“水深数丈,浮尸如鱼。”

相比清军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因满清文字狱与明清文人的夸张描述,数据尚有争议,崇祯末年的开封围城,因为存有大量史料,当不容任何置疑。(注释3)

因为孙世瑞的到来,明末诸多关键人物的生命轨迹,已渐渐偏离原来历史。

崇祯十五年这场历时四月的惨烈围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