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我该怎么办插曲

Leon萧

首页 >> 初中我该怎么办插曲 >> 初中我该怎么办插曲最新章节(目录)

我拥有了勇气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勇气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是无所畏惧地奔跑,但困难和顾虑是勇气最大的杀手。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一袭黄帔,一条黄色绣花斗篷,一双彩鞋,如意冠在南梆子高亢激越地敲击下熠熠生辉,鱼鳞甲随着梅派《霸王别姬》的身段而流光溢彩。在方寸大小的木台子上,在温暖柔和的彩灯下,演员那一步一摇、一颦一笑和着吱吱呀呀的音乐,这繁复的行头便深深刻在了年幼的我的心里。

有理想当然好,但是能否做成就全要靠自己了。

我以前身材比较胖,是人们口中“喝口水都长两斤”的体质。当准备开始学习时便有了顾虑。我这么胖,和京剧里的演员完全不一样,会不会唱不出味道?会不会被人嘲笑?退堂鼓在我脑中打得咚咚作响,就快要淹没京胡的声音了。“没事的,妈妈相信你可以学好,以后妈妈陪你一起锻炼身体,争取瘦下来!”妈妈好像是看透了我的心事。我眼里的顾虑随之慢慢消逝,抬头望着妈妈,目光坚定:“嗯!”是啊,既然选择了它,都还没尝试过,怎么能一步不迈就后退呢?

“备得有酒,再与大王对饮几杯。”在没有找到专业老师前,我一直对着奶奶家小小的老电视机乱琢磨。每次练会一个动作,哪怕是摇手转身,我都会高兴好久好久;有时还会把花花绿绿的小被子披在身上当做斗篷,站在床上唱,想象自己在登台演出。尽管被闷得浑身流汗,衣服黏腻地贴在身上也不会觉得难受,反而很享受这样苦练的过程。

可是底子不到家,就不算成功。

爸爸把我带到一位老师家里,说是很厉害的京剧老师。进门时,映入眼帘的全是戏服和道具:黄帔、红帔、长短的斗篷、五彩的云肩、各样的彩鞋,还有各式的头饰。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我也好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戏服!感叹之余,老师让我先唱几句试试,我想着自己练得“炉火纯青”了不得好好“展示”一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第二句还没唱完老师便让我停下:“音调不对,还有身段也乱,看来基础得重新学。”我这“三脚猫”的功夫自然是过不了关,可也免不了一番伤心——之前是不是都白练了?到头来遇到正经的试唱就垮了,“狗肉上不了正席”倒是被我唱得彻彻底底。

后来,我跟着老师学专业的方法,不再自己一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瞎唱,这才知道练好一出戏有多难。

在唱念上,京剧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不然一不小心“吃字”——咬字不清,就无法正确运用唇、齿、舌、喉这几个咬字发音的部位了。还有在唱词时,我总是会“飘”,这样原本的爆破音会因为嘴皮子没劲,气息不足而吐字轻飘无力。为此,我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练口型,一练就是两小时,再出来嘴巴都干得起皮,喉咙也干涩刺痛,喝水都要润好久,家里也经常放着一两盒喉片。

再有身段。在身体动时,讲究“两轴三面”,术语讲:“以腰为轴,四肢为轮,轴转轮动”,形成以腰为操纵上下身的总枢纽。解释起概念都如此绕口,更别说上身练了。我常常转不动腰,再加上之前错误的练习,不是四肢显得僵硬,就是被自己绊倒,是我练戏的最大困难了。但我没有气馁。这样一次次从地上爬起来,一回回拍落身上的灰。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娑。”南梆子地敲击,京胡地拉弓,聚光灯下,我摇身为项羽帐中的虞姬,唱她的酸楚,品她的深情。唱罢,响起的不是帐外楚歌,而是台下震耳欲聋的喝彩和掌声。我终于成功。

勇气是鲜衣怒马,是披荆斩棘,是踏破困难和斩断顾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