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治好皇孙,凭理工成圣

火点木四

首页 >> 大明:开局治好皇孙,凭理工成圣 >> 大明:开局治好皇孙,凭理工成圣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重农抑商都没落到点子上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朱棣给他倒了一杯酒水:“就跟弘文馆一样,

专门研究农学的官署,不用上朝的那种,够意思吧?”

苏然斜瞟他一眼,嘲讽说道:“捎带着帮朝廷开荒对不对?”

朱棣脸一红,嘿嘿干笑着说道:“又不让你去种地,

反正你安排手底下那些官员去做就是了。”

他随即又悄悄说道:“我家老爷子说了,

洪武爷现在对科举上来的官员很不满意,

而今大明百废待举,

但科举八股选出来的人才长于文章,短于实践!

可用着十不足一。

以洪武爷陛下的意思,以后考进来的学子,

统统都要在农稷院磨堪一遍!

你就可劲的拿这帮书呆子当大牲口,

只要用不死就随便用!”

隔壁间的朱元璋爷俩,哭笑不得地听着朱棣的豪言壮语。

“老四这个兔崽子,还大牲口。”

朱元璋啼笑皆非:“跟苏然和庄上老兵们混久了,也变粗俗了。”

“洪武爷威武,先赞一个。”

苏然先端起一杯酒,在周围仔细洒了一圈。

朱棣见状,也只能跟着赞了一个。

听清两人在做什么后,朱元璋也不禁露出一丝得意。

让一个乞丐下跪,和让一个勋贵下跪滋味完全不同。

能让苏然这位一派宗主衷心钦佩一下,朱元璋不禁心中得意。

“哎哎,淮安兄。”

朱棣没好气地说道:“你还是第一次在咱面前,拍洪武爷的马屁。”

“洪武爷有魄力。”

苏然说道:“做到这一步,

洪武爷就已跳出历代帝王的桎梏了。

之前实施的重农抑商,其实无论重农还是抑商上,

都没做到点子上,这一重农之举算是做到点上了。”

苏然这一句话,听得老朱十分满意,但又十分不爽。

什么叫重农抑商都没落到点子上?

就在他侧耳倾听时,朱棣已开口问了:“什么叫重农抑商都没落到点子上?”

“首先一点。”苏然说道:“重农,不能只是单纯让他们开荒,轻徭薄赋,重要的是引导!引导你知道吗?

农为根本,大明朝的农夫不仅顽固,且愚昧,

几千年前是刀耕火种,几千年后还是刀耕火种,从来就没有进步!

这就需要官府的悉心引导,

况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朝廷既然要重农,

就必须大力发掘并重用农业人才,

这样不就从根子上解决赋税不足了么?”

隔壁间的朱元璋脸色有些复杂。

“嘿,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

朱元璋自嘲说道:“别说是咱了,就是历代君王,

也都没做到点子上,说到底,还是这些君王都没把这些农夫放在眼里,始终认为这是贱民。

却没想到,就是这些贱民供养的皇帝和军队啊。”

“父皇,儿臣也记下了。”朱标郑重地说道。

朱元璋略一抬手制止他。

他现在很想听听苏然的那句抑商意思怎么说。

“那抑商呢?抑商这句话又怎么说?”

朱棣急忙问道。

“抑商,说到底,还是要抑制那些大商贾。”

苏然说道:“尤其那些拥有垄断行业能力的大商,

以及垄断行为,更是得严厉抑制!

这些商贾囤积居奇,垄断行业,勾结官员,殊为可恶!

但对那些中小商户却必须要加以控制和扶持,

毕竟生产出来的货物,是要卖出去才能发挥作用。

这些中小商户赚的越多,朝廷收的赋税也就越多。

而且陛下不允许商贾穿丝绸衣服,这一条就不妥,

商人不穿丝绸,百姓生产的丝绸卖给谁去?”

隔壁偷听的朱元璋老脸顿时有些挂不住。

但也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

“父皇。”

朱标也觉得有些伤老爹的颜面。

干咳一声准备为老爹转圜一下。

朱元璋瞅他一眼,自嘲说道:“老大,你不用多费这唇舌。

咱这一辈子干过丢面子的事还少了?

当初鄱阳湖之战就差点被张定边给活捉了,

眼么前这点都不算什么。”

顿了顿说道:“况且,现在正是要里子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