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首页 >> 皋兰山下 >> 皋兰山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十九章 忠孝之风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黄沙刮了一整天,大白天都看不见街对面的人,偶尔有人路过,个个都是灰头土脸,像是泥塑的雕像。兰州每年都有沙尘,但这么厉害还是头一次见。院子里,墙壁上,窗台上都是厚厚的尘土,屋里也不能幸免,吃的用的都盖着一层土,正午时分屋里不点灯都看不见,和黑夜了一般。除了不得不外出的,大家都蜷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听说有小孩直接让风卷到河里了。

牲畜鸡鸭也都惊恐不安,像是遇到世界末日。

连续吃了几天沙土饭,孩子们抱怨个不停,但做饭的母亲又能怎么办。

民间传言这是得罪了神仙,兰州卫的官员在黄河边祭拜天地,果然风停了,作为潭指挥的一大功绩,宣传了好几天。

金花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这种天气会越来越多,金夫人笑她是怎么知道的,金花道:这还不简单,山上的树砍没了,以前的草场让开成田地,一刮风自然到处的黄土。

肃王从甘州移藩到兰州,只带来甘州中护卫和右护卫,中护卫也只保留了几百兵丁,随王驾驻扎在兰州城。右护卫建制完整,被安置在庄浪千户所,将庄浪千户所提升为庄浪卫。

段将军是甘州中卫指挥使,本来也要一起移驻兰州,但朝廷不愿让肃王身边留这么强的战将,调往李景隆所部任先锋,与叛军作战。段夫人身怀六甲,不得已送往西安由家人照顾。

李景隆统领大军没多久,李玄宗就从前线回来,问什么原因,他总是神秘地笑笑。潭镇海不想面对他,派往北山那个荒僻之地。

蒙古军屡次侵犯,黄河以北各种生产基本停滞。李玄宗重新布置防卫,设堡建燧,聚拢离散百姓放牧种地。

拔了牙的王爷还是王爷,潭镇海不敢过于招摇。上面也有告诫,朝廷现在与燕逆战事正酣,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好肃王,治理好地方,不可节外生枝。

在卫府琢磨好几天,想出一套君君臣臣的道理,准备去和肃王交交心。到达肃王府,一番跪拜礼仪后,原本慷慨激昂的情绪一下子没了底气。

肃王平静的看着他,越看潭心里越慌,酝酿了很久终于横下心来说了句:朝廷如此优待王爷,您一定不能帮那个谋逆之徒。更不能学啊。说完就觉得脊背发凉。

肃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自己上次来兰州的时候,看到几座庙宇年久失修,现在成兰州人了,理应为本地办点实事,想翻新修建一下,以期神佛能佑一方平安,不知道指挥使意下如何。另外自己喜好道家,想在城外修个道观,还需要他帮忙找寻合适位置。

对方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之前准备的说服教化的词语一句用不上,潭镇海愣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能回答找找看。连夜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汇报。上面对他的工作赞赏有加,指示对肃王此类要求全力配合,不但要照人家的意思办,还要办得更漂亮,更上规模。

白塔山之前倒塌的白塔又树立起来,五泉寺是洪武年间新建的,规模不大,这次又扩大了很多。对于道观的地址王爷亲自挑选了一处,就在古峰山下阿干河畔,在原九阳观的旧址上重新修建。

一系列的操作让朝廷安心不少,方生见他大把撒钱便前去请示,能否给卫学和县学也投点钱,肃王一口答应,潭镇海听闻立即上报,上面回话可以。正准备动工,又发来命令学校的一切事务不能让肃王参与,由兰州卫自己负责,切不可让肃王在本地培植势力,邀买人心。但自从潭上台后,兰州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停滞不前,卫里也没钱,勉强投了点,只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没敢大动。

潭镇海对教化肃王仍不死心,拜访过好几次,每次都是酝酿一堆大道理,但只要行礼完毕就蔫了,词不达意地嘟囔几句便仓皇而退。心中烦闷,无计可施,写信向黄子澄求救。导师回信指点,对方毕竟是王爷,不可白费口舌,只要治理好地方,民风气正,百姓士卒全都忠君爱国,单凭他一个藩王就算有异心也成不了大事。

指导思想是有了,但怎么实现却是难题,在各城门贴了很多古代忠君爱国的先进典型,又带领官员到关帝庙岳王庙城隍庙进行大规模祭拜仪式。但百姓好像没表现出思想境界大幅度提升的迹象,反而民间有流言:看到没,这些忠臣大多让害死了,都没什么好结果。

这让潭镇海备受打击。棍棒处罚了几个传闲话的,这一波宣传大戏就草草收场了。

这一日闲来无事,正在府中闷坐,下人来报,门外有百姓请见。正心烦呢,让人打发走。张二哥上前道:来人说有妙计,可解老爷烦闷。

来人一进门便行跪拜大礼,礼行得板板正正,规规矩矩,全不像普通百姓那么自由散漫。全兰州除了王府的近臣,也就指挥使自己有这个造诣,不免刮目相看。

叫到跟前问话,这才发现,来人却是吴老四。

之前判案的时候出于义愤为他出过头,事后便再没留意过。吴老四申诉失败不说,钱也花得一干二净。段将军主政后竟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