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枚池

首页 >>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 主意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这几日里,朱慈烺并没有处理什么政事,而是安心的躲在东宫休养。

与大顺军的大战,因有金丝软甲护身,他的身上倒是没受太大的伤,但左臂上的刀伤,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一只手不能随意动弹,不说用膳就寝,连看书都有些费劲。

偏生在这个时候,崇祯却把户部和工部的琐事推到了他这里,让他着实有些头疼。

作为朝廷,抚民、修缮这些是最基本的责任,然而到了如今山穷水尽的时候,竟连这点钱也拿不出来。

生钱之道,无非开源和节流。

朱慈烺自认为宫里的节流做到了极致,如今不过三月,他的父皇已经裁去了宫人夏衣的开支,而她的母后则到了俭吝的程度,堂堂一国之后,身上不但穿起了布衣,连首饰和脂粉钱都被她捐了出去。

至于开源,他有自己的打算。

前些日子放出了鱼饵,如今既然缺钱用,不妨就开始收网罢。

不过他也有些顾虑,如今虽有着监国太子的身份,手上的权力却少的可怜,能调动的人就更少。

内阁明里对他敬重,可事实上,只不过把他当成个摆设。每日议过的方略,即便得了他的应允,最终还是会送到父皇那里。

而权力滔天的司礼监,直接听命于父皇,更非他能约束的住。

也就是锦衣卫那边,一开始有父皇的指令,骆养性才会一直愿意配合着自己。

按锦衣卫报给他的线索,里面可有不少的高官贵勋,若是真的把事情闹大,得罪人不说,未必能如愿收到银子。

须得想个主意才是。

这个时候,朱慈烺无比怀念起了以往身边的几位恩师。

吴国华自淋了一场大雨,生了一场大病,如今还在床上躺着。其余的几人有的受了惊吓,一直闭门不出,有的则是受了伤,在家里调养。

丘瑜和刘理顺倒是被闯贼了放回来,只是在去见了崇祯回话后,传达了李自成想要和谈的意愿,便被关进了都察院监。

朱慈烺知道,如今父皇一心想着歼灭李自成,任何人和他提起和谈,都会让他心生警惕。

然而崇祯想的虽好,到了各路武将这里,便遇到了难题。

张缙彦以兵部的名义下了战令之后,当即收到了王永吉的奏疏,称蓟辽兵马一路行军,早就疲惫不堪,须得休养几日,才有一战之力。

兵部还没来得及给崇祯上奏,黄得功的上疏随后就到,称自己兵微将少,请朝廷多分派一些兵马和钱粮,方能和李自成决一死战。

而一直在天津养伤的刘泽清倒是动了起来,大营就驻扎在东直门外,说是要拱卫京城,誓保大明社稷。

三封奏疏前后送到,气的崇祯当场咆哮了起来。

“好啊,每年花了朕许多银子,朕用他们时,反倒和朕叫板来了!左良玉呢!他不是有五十万大军吗?朕的勤王诏令下了快一个月了,为何不见他派人过来?”

方岳贡连忙提醒道:“皇上,若是左良玉率大军勤王,几十万大军每日里的粮草消耗,也不是咱们能负担得起的。”

粮草!又是粮草!

崇祯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又问道:“朕让你们去和太子商议,可有了什么眉目?”

方岳贡和范景文互看了一眼,齐声道:“太子殿下说了,他如今还有伤在身,一切以陛下的旨意为准。”

“好啊!连朕的儿子都开始敷衍朕了!”

崇祯气的七窍生烟,抓起桌上的砚台,奋力朝人群中掷了出去。

方岳贡和范景文忙缩头避开,仍是溅了一脸的墨汁。后面的人躲避不及,有的人被墨水糊了一脸,有的人被砸个正着,只有魏藻德站在最前,这才逃过一劫。

群臣里一阵慌乱,崇祯终于把注意力注意到了魏藻德身上。他这才想起,自从闯贼退兵之后,他的这位首辅似乎存在感极低,不但在朝事上不发表什么意见,对于日常的拟票,也从来是不置可否,能批尽批。

“魏阁老,你也算是朕身边的老人了。如今闯贼已退,百废待兴,你来说说,朝廷该如何去做?朕又该如何去做?”

魏藻德本来还在发呆,听皇帝叫了自己,脸上当即堆满了笑,“皇上英明睿智,臣等不及万一。皇上的主意,必是极好的,臣等跟着去做,定能左右逢源,不负皇上的期望。”

如此直白的颂谀,群臣们一个个在心底暗骂,不免对魏藻德又看轻了几分。

若是在平时,听了这样的话语,崇祯即便是反感,也是一笑了之。

然而方才崇祯怒极,又对群臣失望透顶,正盼着有人能站在他一边,为他拿个主意。魏藻德没头没脑的颂圣,倒像是在讽刺他这个皇帝一般,崇祯阴沉着脸道:“若是事事都要朕来拿主意,那要你们这些人何用?魏藻德,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