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偷看我日记,老朱长生不老

想想乌鸦吃什么

首页 >> 大明:偷看我日记,老朱长生不老 >> 大明:偷看我日记,老朱长生不老最新章节(目录)

第17章 那便只有一个答案!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朱元璋很生气。

如果杨青不知道这些的话,那他大可以将杨青之前的所作所为理解为书生意气。

年轻人有点牢骚,没有那么多脑子,体会不到他到良苦用心,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这小子却一五一十的把他心里所想的分毫不差的说了出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小子是明知故犯。

他愈发欣赏眼前的年轻人,欣赏他的大局观。

也正是因为这种欣赏,才让他的愤怒更上一层楼!

多有才华的一后生?

不将真才实学用在为国效力上,反倒用来保一个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罪国之臣!

这让朱元璋如何能不生气?

“你既然知道陛下的所思所想,也知道他的苦衷,怎还要说出这般诛心的话语?”

“你是要让两宋之羸弱,再临大明?”

“还是明知故犯,蓄意犯上?”

面对朱元璋的斥责,杨青微微有些诧异,眼前这个官员似乎很在意这件事情。

而他这种在意,又不同于六部的官员。

因为那一帮子人,他们打心里也是同意削藩的。

所以他们无论如何斥责自己,他们打心底里是没有办法真正将自己当做是罪人的。

自然就不可能对杨青说出什么有攻击性的话语。

但眼前这位却不一样,对方对于削藩这件事,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极度反感的。

说简单点,眼前这位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官员,竟然是朱元璋那套理论的坚定维护者!

“奇了怪了,这大明上下还有不想削藩的官员吗?”

杨青心中暗自寻思,看向眼前之人的眼神,也变得好奇起来。

到底是怎样的奇葩,才能在藩王作乱,秦王为害陕西的情况下,仍旧坚定的站在朱元璋这边的?

不过既然对方拿出这样的态度来,他杨青可就要和这人好好说道说道了。

“我不是明知故犯,也不是想让两宋之羸弱再度降临大明。”

“陛下所想虽好,但却受限于如今他所坐的这个位置上,不能看到其中深远的弊害。”

“有何弊害?”

朱元璋余怒未消,反过来质问道:

“自打周武以来,诸侯之分布,边疆可护,为中原马首是瞻。”

“等到宋时因其边疆弗威,虽占有天下之富,却因内腐而将中原汉室之地尽数让给那元人!”

“我且问你,陛下所做所想,有何弊害?”

“哪怕是有弊害,难道就能大过宋朝那些荒唐皇帝的所作所为吗?”

杨青心里暗自吐槽:

“虽然不能说,有可比性吧,但你这后辈子孙也是同样将汉室土地尽数让给了满人。”

“只能说大哥不说二哥了。”

心思微动,杨青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难得的正经。

“宗室制度虽然能够固守边疆,以国之军化作家之军,在中原危难之余,控制朝堂,平复叛乱。”

“但如今的陛下可曾想过,真正导致历史上那些权臣谋反,祸乱朝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臣字,而在于那个权字呢?”

朱元璋面色一变,微微皱眉:

“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君王相争无外乎一个权字。”

“春秋战国七雄争霸,逐鹿中原,有多少人为了权这一字,落了个悲惨下场?”

“哪怕是无能的凡夫俗子,得了大权也会忘乎所以,更何况是朱家的那几位贵人?”

“虽然陛下要求他们爱民如子,可他们哪一个不把自己当人上人来看?”

“但凡他们当真能够按照陛下所言去各守本分,怎会有秦王这类畜牲出现?”

“只因他们有权,因此他们就高居人上,不将黎民百姓当做人来看。”

“若是这般狼虎也能为大明守护边疆,那我还是信陛下会放我一马吧。”

听出杨青语气中浓烈的嘲讽,朱元璋的脸皮微微一抽:

“但他们与陛下流的是同一种血,本为同根生,又怎会干出谋反的勾当来?”

“难道他们就不念陛下之情吗?”

杨青嗤笑一声:

“陛下之情?”

“陛下之情算个狗屁!”

朱元璋本想喝骂,但想到如今自己以这个身份私密探监,不可暴露,只得在心里给这小子又记上一笔账来。

“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因要废除太子而被自己的亲儿子携乱军所杀。”

“而于唐朝立国之时,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