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大明说书人

首页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最新章节(目录)

第18章自古改革,无有不流血者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改革,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羽遥望着惨白的天色,不由有此一叹。

改革、进化、更替……

世人总是用一些美好的词汇,来掩盖其本来的血腥。

进化,多么光明让人欣喜鼓舞的词汇。

这背后,更是有着无情的杀戮在的。

改革也是。

听着这一首绝笔诗,朱棣的心情,也被拉到了谷底。

他也听说过张俭与杜根的典故。

所以这首诗中的绝笔意味,朱棣还是能够体会到的。

“先生,这是哪位先人的绝笔?”

“只体会凄惋并与豪迈之感。”

“若不是悲痛到极致,何来此等笔力。”

朱棣感同身受地惋惜说道。

“他名叫谭嗣同!是一位英勇就义的改革派。”

“他不是先人,你可以把他当成,另外一个与大明类似的国度。”

“本来,他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为了改革,甘愿牺牲。”

周羽也同情地解释说道。

谭嗣同为了大义,为了改革,甘愿就义。

每念及此,都会让人动容。

而这,则是让朱棣有些不解了。

他还以为,谭嗣同已经到了困局,结果竟然是自愿被缚。

“明明有机会逃走,为何要甘愿就义?”

“周先生,我不懂!”

朱棣疑惑问道。

听闻此言,周羽笑了笑。

接着,他便是反问道。

“逃?要逃到什么时候?”

“卫鞅能逃,但是逃到大秦边境时,百姓不肯帮助收留,百姓正是因为卫鞅严苛之法,不敢收留陌生人。”

“晁错能逃吗?诸侯联军围困长安,汉景帝不还要把晁错腰斩了?”

“……”

周羽举的这几个例子,让朱棣沉默了。

他这才想到,改革,或许比战争还要来得恐怖。

这本来就是血腥的。

只是被他想象得太过于美好了。

接着,周羽又补充地说道。

“也许,谭嗣同能逃,但是在他心中,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他曾说过,自古改革无有不流血者,无有不流血而成功者,今日,自嗣同始。”

“谭嗣同已经看透其本质,才有此慷慨就义之举。”

……

二楼。

朱元璋也被谭嗣同的义举感染到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能写出此诗,自然是诤臣,直臣!”

“其君王,却不会用此人,实在可惜。”

他为谭嗣同的经历而感到无奈。

而想到谭嗣同的君王,定然是一个有眼无珠的无能之人。

“这等皇帝,根本就没有资格得到这么好的臣子。”

“只有无能的君王,才会逼得自己的忠臣就义。”

“这样的人,不配做君王。”

“与其改革,不如起义!”

朱元璋最痛恨的,倒不是那些贪官污吏、滥竽充数的硕鼠。

而是那些无能的君主。

贪官污吏,犹可治。

一个昏君,将会把天下、把朝廷都给搞得乌烟瘴气。

“父亲,可是即使是明君,有时也不得不杀忠臣啊。”

“秦孝公不明吗?大秦崛起之奠基,自孝公始。”

“汉景帝不贤吗?文景之治,给刘彻积攒了多么厚实的家底。”

“可此二君,也不得不坐视卫鞅、晁错之死。”

朱标想到此处,内心也是无限无奈。

他是注定也要登基为帝的。

他在内心中,自然也是要做个仁君。

可即使是仁君,也有如此无奈之举。

甚至有时还得不得不杀了忠臣。

“那还是此二人无能!”

“咱开创大明,自然是不同于前朝!”

“死在咱手里的,只会是奸臣,而不会是一个忠臣。”

朱元璋攥紧了拳头,暗暗地发誓说道。

……

酒楼门口。

“周先生,不过是改革罢了,又不是起义,又不是谋反。”

“为何就一定要流血牺牲呢?我还是不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