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三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

皇天圣子

首页 >> 大明:老三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 >> 大明:老三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 山西70县,月入4500万两白银不是梦!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大明日不落帝国公司招工:年龄14-60岁,学历不限,岗位有经验者优先……”

“招聘工种包括:糖厂、盐场、水泥厂、玻璃厂、钢铁厂工人,以及中心厨房帮厨、小二、外卖小哥(仅送太原县境内)……”

“以上工种每日33文钱,合一月1两纹银,按日结算……”

“特聘军工厂工人,需签订保密协议,每日50文钱,优先从各厂优秀工人中挑选,按日结算……”

哗!

百姓沸腾了。

谁也没想到这年头居然能有这样的工作!

现在除了乡绅的田地招佃农之外,哪儿还有招人的活?

更何况价格还开的这么高!

要知道,这年头能一年赚10两银子都算是命好了啊!

当然,朱棡打算招人,这也不是什么突发奇想决定的,而是条件使然。

现在光一个太原县,他的产业已经涉及到糖、盐、预制菜、水泥、玻璃、钢材六个领域。

但手里就只有1000名工人,根本不够啊。

而且经过这三天下来,更是已经让赵德柱将冶铁官营改制成了军工厂,只要等财富值够了后,兑换了第一个枪械图纸,也要开始生产了!

尤其是现在还是铁器时代,根本没有过渡到蒸汽时代,人力才是唯一生产力。

所以缺人啊!

“大家都可以给我们山西府其他县的百姓传播一下,我们大明日不落帝国公司招人,多多益善!”

直到听见朱棡再次开口,百姓们才确定小王爷是来真的!

“小王爷,我、我可以的啊,我吃的不多!”

“我更可以啊,我力气大!”

“还有我……”

百姓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乡绅们也都羡慕不已。

瞧瞧人家的魄力,舍得拿出这么多银子给百姓。

活该人家挣钱啊!

黄为仁更是心中激动,这可大大的解决了眼下百姓吃不饱饭造反的问题,如果朱棡不是晋王,他都要颁发一个山西府最佳企业奖了!

“大家都别急,找福伯登记然后明日就开始上工了,工钱日结!”

朱棡这么一说,大家立马一窝蜂涌向福伯了。

福伯见状紧张不已,倒不是怯场,主要是这次的招工和之前又不同了,是签订劳动协议的,也就代表着这些百姓成了工人后,也就是公司员工了!

这样一来,按照小王爷的话来说,那就只要是工伤、生病,企业都是要承担七成的费用的。

甚至每年生日、过年过节的福利一个不少,平常如果是加班加点还有加班补助!

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算下来一个人怕是一年得按照13两银子来算了,而预计扩招5000人,那可就是一年6万多两白银了!

可这点钱,在朱棡看来却觉得不多,根本不多!

1两银子合后世才800元!

一年13两银子也就是10400元!

一年一万块收入,这就是大明百姓的现状!

朱棡还计划要通过改革、创新大明来赚钱呢,如果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那还空谈什么,自然不能抠搜的!

更何况,现在朱棡已经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身价已经暴涨到相当于后世几十亿了!

光是这三日,他先是斥巨资30万两白银,指导张咏开设大明日不落帝国银行分行。

先后在大同、潞安、平阳等山西70余县,以及山西府的三个直隶州——泽州、沁州、辽州也开设了分行。

并且在分行全都开业后,给张咏设计了一套和自己当时一样的话术。

并且让张咏务必在接下来一个月之内,将整个山西府的3直隶州、70余县全都巡讲一遍。

基本上一天需要走近三个县,才能基本赶得上趟。

当然,保守估计,如果张咏能学会朱棡的三成功力,每个地方第一批吸筹保守一些,按照50万两来算。

一天就是150万两白银的银两存入银行!

一个月就是4500万两啊!

这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都可谓是巨富,顶的上大明20年国库收入了!

更何况除了部分捐给国家,大部分还是落入他个人的腰包中!

当然,张咏也给力!

他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件开天地先河的事情,比自己创办交子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所以在头一天连夜出发。

而在三日后的今天,朱棡一早也已经收到了第8封快马加鞭的信函。

上面写着:

“三日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