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日日天榜

首页 >> 双三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双三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最新章节(目录)

第014章 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装比瘾犯了【求花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出塞?”

课间时间,正在学堂偏房歇息的张老先生。

手里正拿着董卓递上来的竹简。

旁边,还坐着县城的县令。

董卓被带进了偏房里。

“县令、张老先生在上,学生董卓。”

“因感慨秦汉以来,边关多事。”

这一刻,董卓说明来意。

“大汉边境,烽火不息,士兵久戍不归。”

“因而学生在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边境的士兵的情愫下。”

“特地写了这么一首诗,请县令,先生指点一二。”

董卓的解释。

让旁边的县令为之侧目。

“有心了。”

县令始终闭着眼睛。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边境之地。”

“边关战火自然频频燃烧不断。”

“凉人。”

县令停顿了一下。

“大多数都养成了骁勇善战的特点。”

“但!”

“凉人作诗,本县令还是头一遭遇到。”

可谓大姑娘上花轿。

县令不认为董卓这个边地小子,能做出怎样令人惊叹的诗歌来。

但县令也不好明说。

怕戳伤董卓的创作积极性。

凉人习武为多,文人出的实在太少了。

有苗头是好事。

“劳烦岳丈念叨一下。”

县令开口道。

张老先生点点头,当即朗诵起董卓的作品。

“秦时明月汉时关。”

刚念完。

一直闭眼休息的县令,当即睁开了眼睛。

“以月属秦,以关属汉?”

县令坐直身子,看向董卓。

眼神里尽是询问。

董卓拱手道:“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

“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

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

此刻的董卓,倒背如流。

都是师尊的原话。

这几句话一出。

县令再也坐不住了。

就连旁边的张老先生,也抚须沉吟。

“以意逆志,自当了然。”

张老先生不断琢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话的深意。

“互文见义,含蕴丰富且深远。”

这真的是一个边地小子能够写出来的诗句?

张老先生看向董卓的眼神里,多了一丝复杂的神色。

“万里长征人未还。”

县令、张老先生这对翁婿,皆是唏嘘不已。

小小董卓,竟然能够将秦汉以来,千百年的历史...

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诗,乃是你亲笔所作?”

县令不是很相信董卓。

毕竟对方撑死了也就十多岁。

十来岁的孩子,能有这等认知?

“禀报县令,正是小子亲笔所作。”

董卓恬不知耻地承认了。

“秦汉时期,朝廷便筑城备战胡寇。”

“千百年漫长岁月中,边关内外。”

“汉人与胡人长期征战不断。”

“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

“自然也就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董卓背出来的这一番话,让县令、张老先生面面相觑。

此子小小年纪,理解能力竟恐怖如斯?

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

必然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

以及整个从军生涯的悲剧命运!

万里长征没有归期!

自秦到汉,代代如此。

陇西亦是边地之一,县令的感触,比董卓来得还要深刻!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话振聋发轰,直击县令的灵魂深处。

飞将军李广还活着的话,胡人的战马,就绝不可能度过阴山。

那么大汉边境也会无比稳定。

作为征人的边关士兵,也就有机会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你对朝廷边地将领,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