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朱棣

青四十四

首页 >> 大明: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朱棣 >> 大明: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朱棣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章:千年未有之变局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苏白轻描淡写的一席话,让正在隔壁偷听的父子俩惊出了一身冷汗。

千年未有之变局?!

纵然大明定都的问题确实很棘手,但这话说的未免也太夸张了。

“一派胡言!”朱标拍案而起,躬身向朱元璋请命道:“父皇,请您让儿臣把四弟带回来吧。”

“四弟年纪尚小,心智还未成熟,听多了污言秽语,难保受其影响。”

朱元璋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平静的说道:

“老大,你先别急,咱心里有数。”

“可是父皇......”

朱标这下是真急了,生怕那个不省心弟弟,再冒出两句不该说的话。

然而,不等他再次请求,朱元璋便横眉看了过来,蓦然道:

“老四是个什么德行,你应该比咱更清楚。”

“在此之前,你见过老四对待任何一位先生,像今日这般尊敬礼遇?”

“那苏先生的话,固然有夸张的成分,咱也没办法苟同。”

“但不得不承认,他刚提到的这些问题,确实一直在困扰着咱。”

朱标怔在原地,眉宇间充满了不可思议,脱口而出:

“父皇真有迁都的打算??”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而后点了点头,苦笑道:“是啊。”

“之所以没有和你们提及,其实就是无处可迁,大明眼下属于是进退两难,太尴尬了。”

“就连你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老四却能顺着苏先生的思路,很快察觉到关键所在。”

“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进步?”

闻言,朱标若有所思,方才后知后觉。

“父皇的意思是,这位苏先生并非乱臣贼子?”

“目前还不好说。”

朱元璋喜怒不形于色,对于苏白也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转而示意朱标噤声,交代道:

“不急,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有才华是一回事,而才华往何处施展,又是另外一回事。”

...

“苏先生,您咋还越说越玄乎了?”

朱棣的面皮抽了抽,也是被方才那番话吓到了,干笑了两声:

“嘿嘿.....咱都是凡夫俗子,谁还活了一千年啊?真不至于......”

“不至于?怎么不至于!”苏白惬意的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吐槽:

“你真该多读点书了,脑子里全都是浆糊,根本就转不动。”

朱棣老难为情地挠了挠头,连忙讨饶道:

“苏先生您就别说我了,我这人从小就不爱看书,一看带字儿的东西就犯困。”

“这玩意随根儿,我爹原先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古人言,啥爹啥儿子嘛。”

“不犯毛病!”

墙壁另一侧。

朱元璋额角的青筋狂跳,倘若不是隔了一堵石墙,怕是大鞋底子已经招呼上了。

“老四这个小王八蛋,都敢调侃上他老子了?!”

“咱当年那是不爱读书吗?咱当年是他么读不起!”

“人都饿死了,拿什么读书?”

面对朱元璋的暴跳如雷,朱标强忍住笑意,好生劝道:

“父皇息怒,等四弟放出来了,儿臣替您好好出口气。”

“还是关的轻了,苦头吃的不够,小王八蛋!”朱元璋大脖子憋的通红,破口大骂。

再说回另一边。

苏白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一手架在石桌上,单手撑起脑袋,没再卖关子。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底层逻辑。”

“上千年来,王朝崛起与衰败,都离不开‘饱’‘暖’二字。”

“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都是在每个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反之亦然。”

“例如离我们最近的元末,华夏大地饿殍满地,宛若人间炼狱,洪武帝当年也是因为吃不饱饭,才加入的红巾军造反,若是有口饭吃他都不止于。”

朱棣的表情凝重,老父亲的那一段光辉‘创业史’,他可谓再清楚不过。

从记事听到现在,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苏白顿了顿,又道:“底层逻辑讲完了,那我再来问你,导致蒙元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被问到这件事的时候,朱棣身上的气势顿时大变,沙包大的拳头狠狠锤向石桌。

“元狗暴政,不当人子,把咱们汉人当狗一样奴役!”

“朝廷朝令夕改,乱象丛生,贪污腐败,敲骨吸髓,还淫乐成灾,痴迷享受,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它不亡国谁亡国!!”

苏白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