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之非遗传承

昙湮

首页 >> 文娱之非遗传承 >> 文娱之非遗传承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天壤之别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师父,您看这件作品怎么样?”

李槐此时就像是完成作品后,期待着老师夸奖的小朋友。

“哇!上次直播教学才过去多久,李老这么快就完成一件作品了?”

“这件头饰好漂亮!好适合徐州!”

“我是徐州本地人!我能够拥有这样的头饰吗?”

“李老好厉害!不愧是将缠花复活的大佬!”

大家对李老的作品,都是夸夸夸。

不管星网上闹得多么沸沸扬扬。

他们对李老的态度,始终是尊重的。

这些老手艺人,本身就跟那些新一辈的非遗传承人不一样。

景州对于李槐这样认真勤学的态度,也很是敬佩。

李槐上了年纪,精力远不如年轻人。

要做这样一件作品。

应该要花不少时间。

但是李槐却在今天,就能够将作品展示给他看。

说明,李槐在昨天教学直播结束之后,就马上开始做了。

从作品来看,李槐也很是认真。

没有因为是一次作业,就敷衍。

“这件作品配色很好。

你的设计初衷,就是做仿花的话,这就很成功。”

景州先是将优点挑出来说。

不能一上来就挑毛病。

他这次可是记住了。

“你的技艺已经很是娴熟,几乎看不到线痕。

一些细节处理也很好。

作品背面也很干净。”

李槐算得上是做了大半辈子的缠花。

他的技艺自然不用说。

之前用到的材料简单,花型和叶型也简单。

他能够钻研的就只有设计、配色和技艺。

这些自然是炉火纯青。

他不知受过多少夸赞和赞誉。

但来自景州的夸赞,还是让他很高兴。

这是来自于,技艺更为高深者的肯定。

当然,他也清楚,他的作品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他第一次使用高亮线,第一次设计纸模。

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你用蚕丝线之外的线材,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对于材料的熟悉,肯定需要时间和实践去积累。

高亮线的特点,是光泽度很好。

但是你这件作品,并不是带着露水的茉莉花。

其实并不需要很高的光泽度。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用蚕丝线就好。”

说完优点,自然就该说缺点了。

李槐听得也更加的仔细。

“而且,花枝过于紧促了。

东部的文化,一般偏向与含蓄。

也很喜欢留白的表达方式。

而且,更喜欢错落有致。

或许你观察到的这朵茉莉,就是这样的花团锦簇。

但在设计饰品的时候,还是要在组装的时候,好好布置一下。”

景州一一将自己看到的不足的点指出来。

同时给予了一定的改善方法。

李槐听得连连点头。

“以往都是我一个人研究,感觉到作品有些不足,却也说不出哪里不好。

更不知道该如何改进。

与旁人说,他们也给不了什么建议。

还是有师父好啊!”

李槐没有因为景州指出他作品诸多不足,而感觉不悦。

反而很高兴。

有不足的地方不可怕。

感觉到不足,却不知道不足在哪里,没有办法去改进。

这才是最可怕的。

闭门造车,永远进步不了。

他一个人研究缠花,将缠花这门非遗技艺“复活”。

之后长达数十年,都是这种状态。

所以他很明白,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也就更加珍惜,别人对他的指导。

“我拜师之前,就是自己一个人学习缠花。

我那时候还有视频可以看。

但有些问题,看视频自己研究是解决不了的。

后来拜了师。

不懂的地方,刻意问师父。

即便师父不知道,我们也可以一起研究。

那种感觉差别真的很大。”

朱金明也感慨道。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但有没有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