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进四合院开始

蓝色薯条

首页 >> 从住进四合院开始 >> 从住进四合院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十六章:热闹的四合院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中院的热闹,惊动了前后院的住户,这时候还没到做晚饭的时候。

一个个老娘们、大小伙、小P孩、没上班的个别男人,都集中过来看热闹。

一直都在的老娘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一时间更热闹了。

“这贾张氏,她那张嘴,迟早惹出祸来。”

“可不是吗,这事从头到尾就是他们贾家惹事在前,还想让人道歉。”

“你们看丁源,这住进来有十来天了吧,我从来没见过他冷脸的。”

“是呀,他一直都是笑呵呵,看上去为人亲和,这次贾张氏把人家惹恼了。”

“谁说不是呢,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更别说有理,保卫科的人是好惹的?”

“我看今天这事没法善了,你看看贾张氏压根没看出来丁源已经来火啦。”

还真如这人说的,贾张氏平时在大院里嚣张惯了,最基本的察言观色她才不在乎。

她为什么会这么嚣张呢?就得先说说这院里的关系。

四合院大门开在正南偏东的位置,门宽两米的样子。

门东边是一小间倒座房,差不多12平米,住着一户60岁的单身汉。

大门西面两间稍大的倒座房,每间25平米左右,这两户都是轧钢厂工人,每户四口人。

往里的屏门、影壁已经被拆除,西边户,也就是前院西厢房是闫埠贵家。

这家伙比较鸡贼,在屏门拆除前,把屏门连接的围墙用上了。

在西厢房南墙、屏门连接墙和四合院院墙围起来的地方建了一个小房子。

这间房大约10平米的样子,主要用来做厨房。

西厢房是闫埠贵一家人住的,房子面积60平米,这时候还没闫解娣。

对面则是东厢房,房子同样大小,也是轧钢厂工人,7口人,工具人赵平家就住这里。

再往里就是前院和中院的穿堂,左右各有两间30平米的大耳房,两间10平米的小耳房。

说小耳房有些抬举,就是前院的杂物间,后来清理出来供人居住。

两间大耳房一户是60多岁的老奶奶,她带着一6岁的孙子。

至于儿子儿媳好像是被老蒋的部队拉去当苦力,一直没回来,小道消息是已经遇害。

另一间是四十来岁的夫妻,男的在轧钢厂,女的在家带着个17岁男孩黄海。

至于两间小耳房,西边的住着个寡妇,带个小女孩,打零工过活。

东边的小耳房,是四十来岁的老鳏夫,还是瘸子,在这片区掏大粪。

前院几乎人家的关系还算融洽,没有什么太狗血的事情发生。

住进来不到半年的就有四户,加上闫埠贵这个文化人,还算和谐。

中院。

这里是整个四合院最好的房子,不仅大还非常宽敞。

主屋80平米,也就是正房傻柱子一家人,其实只住着何大清和傻柱两个大男人。

主屋东边有不到10平米的小储藏房,被何大清占据,用做厨房。

平时傻柱会在这厨房外面练习厨艺,怎么练?铁锅炒沙子。

西厢房38平米外带12平米的耳房,这就是贾家。

东厢房主房住的是易忠海两口子,耳房住的是何雨水。

中院满打满算住了8口人,这是什么概念,简直不敢相信。

那么中院几家的关系如何呢?

从丁源的观察中猜测,贾家与何大清、易忠海的关系都不错,贾贵这人还是蛮有能耐的。

何大清与易忠海的关系就有点不咸不淡,丁源觉得两人有什么不愉快。

根据推测,就是房子的问题,东厢房的耳房,为什么是何雨水在居住?这值得深思。

后院。

正屋40平米,住着聋老太太。

正屋西边耳房30平米,住着王大牛一家四口,有个快60的奶奶。

正屋东边耳房25平米,为什么不是30平米呢?有两米的廊门,这里进入后罩房。

这里住的是三十来岁夫妻,男的也是轧钢厂工人,妻子在家照顾7岁儿子和三岁女儿。

西厢房是许大茂一家四口,许父、许母,还有一个妹妹许凤玲今年8岁,和雨水一样大。

东厢房就是刘海中一家子,现在的刘海中还没有恶魔化,动不动打孩子玩儿。

后院的关系普普通通,毕竟有号称四合院老祖宗的存在,丁源他们几个一直没见过其露面。

刘海中和许廷贵关系一般,表面和气,主要是许廷贵为人阴险狡诈,刘海中则是草包,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

许廷贵这时候与贾贵两人倒是走得很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