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钟离传

金九四

首页 >> 白衣钟离传 >> 白衣钟离传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又生麻烦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是夜,张士诚在兴化城内最好的酒楼杏花楼大摆宴席,凡事在兴化的知名人士纷纷请到场,场面一时间热闹非凡,阿谀奉承之言不绝于耳。

场面热闹,但钟离发现还是缺了一人,那就是原来的兴化知县曾守仁曾知县。

酒宴正酣,钟离悄悄离开酒楼,朝县衙而来,曾守仁仓促之间来不及搬离,仍暂居县衙。

钟离现在在兴化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到了县衙门口,有当值的衙役见到钟离,连忙过来殷勤的说道:“您不在酒楼吃酒,到县衙来可是有事?”

钟离笑着说道:“我不胜酒力,就半途撤下来了,正好见到曾大人没有参加宴会,所以顺便过来看看,能否带我去见一下曾大人。”

衙役连忙说道:“您太客气了,请随我来,我带您过去。”说着,示意钟离前行。

来到曾知县原来的房间门口,钟离说道:“你忙你的去吧,我自己来就好。”

衙役不敢阻拦,施了一礼退出后堂。

曾知县的房间还有灯光,钟离迈步走到门前,哒哒哒敲了敲门。

屋内并没有人应答,钟离想着曾知县可能是没听到,又轻微的加重了点力气,哒哒哒的敲了敲门。

屋内仍然没有人回答,时间还早,按照以前,曾知县不应该这时候就早早睡去。

钟离加重力气,当当当的敲了敲门,屋内仍没有回应。

钟离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双手用力门一推而开,屋门并没有上锁。

钟离迈步走到屋内,循着灯光寻找曾守仁。

钟离看到书案前并没有人,钟离拿起案头的蜡烛,在屋内挑高灯光寻找曾守仁的踪迹。

刚到中堂的位置,钟离突然觉得额头被东西碰了一下,后退两步居高蜡烛抬头观看,钟离赫然发现一双脚出现在眼前,顺着脚往上观看,在灯火的照耀下,发现曾守仁已经悬梁自尽。

钟离见此大惊失色,连忙放下手中的蜡烛,搬过一张椅子,站在椅子上面把曾守仁从房梁上接下来,把尸身放到椅子上。

曾守仁突然上吊自杀,原因是什么,钟离不得不考虑,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当,在兴化城内必然会引起剧烈轰动,恐怕先前营造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钟离按下烦躁的心,拿起蜡烛四下寻找,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他杀,钟离希望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

经过一番查找,钟离发现在曾守仁的书桌上有一张平摊的纸,借着烛光钟离发现纸上写满了文字。

钟离顺势坐到椅子上,把烛光靠的近些,这才看清楚纸上的文字。

只见纸张的起首写着自罪书,钟离看到此处心中一愣,连忙认真看了下去。

只见纸上写道:“罪臣兴化县令曾守仁,自岁初以来,张贼士诚起兵作乱于泰兴马驹盐场,不日攻克泰兴县城,顿时高邮府上下煌煌不安。后高邮知府李齐大人巧使计谋劝降张贼士诚,遂以为高邮匪患平矣;不料行省参政赵琏会晤张贼士诚于营中,赵大人身卒而张贼又反。张贼再反之日,兵直指我兴化,奈何我兴化县城小墙矮,年久失修,又无驻兵,张贼携千军直指兴化,知府李大人命我等坚守;臣替天子牧守一方,自有守土职责,但商议再三,原地乡勇四散,重新组建已是太迟,加之乡绅本无心坚守而四散逃避,使之兴化城防脆弱如衬纸,不足以应对张贼一轮攻击。正当臣下忧愁之际,有张贼之人深夜前来劝降,以兴化百姓之安危相胁迫,呜呼!吾之奈若何!不从,兴化百姓则难免刀兵之祸;从之,愧受牧守之职。臣心交迫再三,难以决断,臣不惧死,奈何兴化百姓又何辜?臣自束发就学以来,先生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臣不得不为兴化百姓计。遂答应来人请求,带所属于城北降于张贼士诚,前提要求是不许贼兵入城,扰我兴化百姓,如此虽臣有所辱,能保我兴化百姓周全,臣贱身不足为虑。午日北门相见张贼士诚,天佑兴化百姓,张贼依诺而行,我兴化百姓安然无恙,幸之甚之,如此,我也可以安心去见列祖列祖了,唯有愧于皇帝交付之任,无力守土职责,上有愧于我皇,下有愧于黎民,更有愧于祖先,臣曾守仁六十有余,年后即将届满,本想届时回归故里,先怡弄孙,不料想张贼士诚坏我期望,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唯有一死已报朝廷恩遇,来生再为吾皇效力一二。罪臣曾守仁顿首!”

曾守仁的自罪书让钟离看的颇为伤感,钟离本意是劝说曾守仁投降可以避免更多百姓免遭屠戮,但钟离没有替曾守仁考虑到他作为一县之令,除了替天子牧守一方还有守土自责,这样的劝降完全没有考虑到曾守仁的感受。

通过交谈,钟离能感受到曾守仁是个好的县令,但只是一个曾守仁阻挡不了朝廷的衰败;如果曾守仁在盛世,必会全始全终,功成身退,只可惜了曾守仁身处这样的朝廷,这样的乱世,大局之下,个人过于渺小了。

钟离拿起曾守仁的自罪书,叠好放到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