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昏君配不上忠臣,皇帝们慌了

团长1

首页 >> 盘点昏君配不上忠臣,皇帝们慌了 >> 盘点昏君配不上忠臣,皇帝们慌了最新章节(目录)

38、地理学家的我,所忠诚的是汉民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你叫郦道元】

【字善长,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先后任尚书郎、太傅掾,治书侍御史。后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等,治理地方。因执法严峻,致宗室权贵怨恨】

【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七聘》等,《水经注》看似《水经》注解,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上千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水道变迁,是自古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不仅在民生上影响深远,在军事上同样地位重要】

这一刻。

伴随着天道金榜最后的盘点出现。

金灿灿的书籍一本又一本浮现在天道金榜之上。

《水经注》《本志》《七聘》...

赫然是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那个时代。

用双足丈量着寸寸山河!

恢弘震撼!

随着天道金榜浮现至此,排名也终于出现。

【昏君不配拥有忠臣榜】

【NO.15郦道元】

【昏君: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点评:上答天心,下安民命,水经有注,非一朝一代,功在万古】

这一刻!

隋朝。

丞相高颎看向金邦,神色震撼,失声开口。

“原来是他!”

高颎激动,目光落在水经注三字之上。

前朝不远,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水经注!

只是他从未想过,原来这位水经注的作者,一生竟是如此波澜壮阔!

一生不近人情,至死仍死报国安民。

从年少苦读,固执刻板。

到步入仕途,铁面无私。

从一介文官,投笔从戎。

到罢官去职,调研山河。

文可治理百姓,武可上马平乱,一生博学,铸就了水经注这本奇书,但没人知道,原来他这一生也这般波澜壮阔。

——————

而另一边。

大唐。

站在李世民身后,魏征同样神色激动。

他瞪大双眼,注视着金榜上彻底清晰的画面。

水经注他自然研读过。

大唐如今的许多水利调查,仍以此书为纲目。

可此书中,却根本看不出作者竟是这般奇人。

“郦道元,真奇人也!”

魏征思绪纷飞,目光中的敬佩也愈发浓烈。

从他为官,治理地方,治军平乱,不难看出此人是何等的固执。

可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肯在数百年前,用他的双足,丈量寸寸河山!

——————

与此同时。

大明。

一道带着激动的声音微微发颤。

“此人一生跌宕起伏,成就何止水经注!”

“治理地方,操练大军,报国安民,至死无悔。”

赫然正是神色疲惫至极,双眼却也明亮至极的张居正!

他注视着这道身影,想到了自己。

得罪权贵,难道自己便做的少了吗?

可变法,利在千秋,他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

一如画面中这位先贤!

这一刻,张居正激动的攥紧了拳头。

因为水经注,郦道元的名字遍传后世。

可谁又知道,他这一生竟是如此的巍峨浩荡!

现在。

北魏。

孝文帝拓跋宏注视着金榜。

事实上,自金榜现世。

他便没有停止关注。

尤其是先前的昏君盘点,金榜之上。

凡是上榜的昏君,后世声名之狼藉,耻辱,更是让历代皇帝心惊。

直到盘点整整出来的那一刻。

孝文帝拓跋宏眼眸一颤,面色铁青。

自己,竟也是榜上昏君!

拓跋宏自问如今自己继位以来,承袭祖母冯太后迁都,改三长制,实行均田制的影响。

着力放眼民生与吏治。

先后推进改革,推动鲜卑与汉人文化融合,以门阀制度经营朝堂。

如此之多的功绩,纵然算不上千古明君,总不该上榜。

然而此刻。

高悬虚空的巍峨金榜,触目惊心。

昏君一行,正正写着他拓跋宏三个字!

“朕怎么会是昏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