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鼎

二院一把手

首页 >> 稗鼎 >> 稗鼎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章 兴衰 (2/3)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路顺风。”

“好,一路顺风。”真定和尚话音落下,便收拾包裹行礼走掉了……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剧情进行到这里,却还没有介绍过大致背景,好像显得不是很正经的样子…没关系,咱们现在说也不晚。

有道是: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先秦咱们就一笔带过,只说自战国之后,赤帝子与白帝子争天下获胜,高祖皇帝肇造汉室,开创江山传承四百年,如此,时间便来到了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照东楚国官修的《汉书》来说,也就是天平十五年。

《汉书》记载, 天平十五年,河水自济北决口,泛滥成灾,殃及冀、青、兖、豫、司、徐六州十余郡,无数人、畜、财、田皆为洪水所淹没,损失无算。于是汉末帝下诏救灾,并宣布自明年正月起改年号为河清元年。

河清元年,大河继续泛滥难治,朝廷财政几乎被救灾款项拖垮。

河清二年,统一了长城以北草原大漠的元胡人,在其副汗领国论勃烈堇的主张下,就是前面说到的赤温,率领二十万骑大举南侵赵、代边地,辽西、上谷、右北平、代郡、雁门、云中等地狼烟烽火持续三月而不散,军民死伤、被掠走者无法计算。

河清三年,盗匪自荆楚绿林山中而起,一路直奔北面洛阳而去,路上人数增长到了多达四五十万!此外又有东海郡铁官奴黄芝率领八千铁官奴隶反汉,杀铁官都尉,以其人头祭天,自号‘冲天大将军’,建旗鼓、发檄文,抄掠郡县,流窜荆襄,势大难治。

河清四年,水灾、旱灾、蝗灾、天火、冰灾、瘟疫共发,加之反汉势力越来越多、兵祸连结,大汉朝廷已经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了。

到了河清五年,绿林军攻破大汉东京洛阳城,神都陷落,大汉当朝天子眼见国家沦丧,自觉天命易手,于是不顾公卿劝阻,在一位宦官的陪同下,自挂于北邙山上一棵老槐树下,就此驾崩,从而宣告了统治天下四百年的大汉帝国的灭亡。之后,就是草原人、各地藩王、牧守、盗贼、军阀等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中原。

从河清元年算到河清十年,中原大地已经乱了整整十年时间!北国八州户口减少数百万,人口减少更是以千万计!

也许是老天爷睁开眼发善心,脾气终于不像河清初年那般暴躁了,水旱灾害、蝗灾、流火这些东西都不见了踪影。

经过了数年战争,幽冀世族渤海高氏大致从军事上统一了北方八州,肇造了北齐政权,建元黄龙。地方上无数盗匪军阀或望风而降,或接受整军改编,平民百姓们的处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仿佛在说北齐人心所向、天命所归,预示着九州统一、天下安定就在眼前,但是紧接着下面变故就来了。

河清十五年,扬州庐陵郡太始山巅忽有凤鸟降临,但旋即在长鸣一十三声后消失不见。

河出图,洛出书,凤鸟降临,麒麟现世,这可都是上古圣王在位时才能看到的景象,放到礼乐崩坏的如今更是能惊动天下的大事。

于是,公卿、大儒、天官、僧道、谶纬家、方士…总之就是朝野上下一同进言,此为上帝嘉奖、天降符命,是东楚国一统天下的宝诰。

向来对北齐恭顺,称臣进贡数年之久的楚主孙休闻言大喜,率领文武百官在太始山巅祭天之后,即刻宣布称帝,且拒不承认秦汉齐传承法统,宣布楚国承接周室天命,为火德之国,并以称楚王之年为赤凤元年,当年为赤凤六年,发兵十万自淮南北上击齐。

看到这里,诸位可能会有疑惑,以弱伐强在军事史上确是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然,若是说以南讨北,在这江南开发程度异常地下的汉末…难不成这孙休是得了失心疯?非也,非也,且容我继续道来。

自前汉灭亡后,北国八州战火不休、乱了将近十年,在这十年时间里,为了躲避兵祸,北面汉、夷、羌、元数百万人成堆成堆逃到了南面的楚国。

在这农业社会,户口的增长就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大量北人南迁,充足了楚国资金和劳动力,带来了金铁冶炼、挽马牛耕等先进技术,手工业和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经济社会发展,随之就是文化、艺术、宗教的发展。楚国本身就存在大量的佛寺塔楼,民间崇佛之风浓厚;又大汉朝四百年江山,经典取士三百年,经典传家做官的世族众多,许多士族子弟眼见大汉朝灭亡,信念崩塌之下,纷纷向佛教文化中寻求庇护,以安慰茫然的心灵。

所以,在楚王孙休的带领下,以经会、法会、石雕、舞乐、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整个国家都开始流传起了愈演愈烈的礼佛、拜佛风气,佛门得到了自前汉三百年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

听我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这大楚国应该就此蒸蒸日上、太平安定起来?很可惜,不是的。

楚国虽在明面上号称自己乃是万里大国,但若是认真算下来,从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