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武当山教朱元璋修仙

天涯芳草哥

首页 >> 大明:我在武当山教朱元璋修仙 >> 大明:我在武当山教朱元璋修仙最新章节(目录)

第32章 朱元璋思考明灭原因(二)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司马炎运气更好,魏蜀吴三国皆袭用汉制。

三分归晋之后,三家户档可以直接合并。

大唐之前,有隋朝帮它“大索貌阅”,收拾流民和隐藏户口,建国之后,直接拿来用。

大宋之前,后周已把基层建设得差不多了。

赵匡胤黄袍加身,照单全收便是。

跟这些幸运儿相比,朱元璋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奇葩前任留下来的一个大烂摊子。

元代是一个非常奇葩的朝代。

它的户籍体系叫做“诸色户计”,以繁复而著称。

有按职业分的,如军户、民户、匠户、盐户、窑户、儒户、打捕户、乐户、织户、采珠等等。

有按贡赋内容分的,如姜户、藤户、葡萄户。

还有按照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宗教信仰分的。

还有为了服务于贵族而设立的投下户、怯怜口户。

再往下细分,还能分成草原兀鲁思封户、五户丝食邑户、投下私属户,投下种田户等等。

甚至还会细分到负责侍奉贵族老年生活的养老户,负责供养皇亲国戚的江南钞户,给公主和王妃当嫁妆的从嫁民户,隶属于寺院的永业户,等等等等……

不同类别的户籍,归属不同的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

比如探马赤军户归奥鲁官管理。

匠户归户部管理。

僧道户归宣政院管理。

投下户则是不同的宗王贵戚私有之物。

江南钞户名义上归户部管,但税收却要上交诸王与驸马们。

在没有数据表的年代,想把如此错综复杂的户籍体系理清楚?

不可能的。

忽必烈在中统十年曾经试着抢救了一下。

他立了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

可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这次“阅实天下”的目的没有实现,反而弄得更乱了。

马可波罗在游记第二章里,讲过一段他在杭州的见闻:

“每家的父亲或家长必须将全家人的名字,不论男女,都写好贴在门口,马匹的数目也一样要载明。如有人死亡或离开住所,就将他们的名字勾去,如遇添丁,就加在名单上。”

虽然他是以赞赏的口气来描述。

但让秦汉唐宋的户籍官吏看到这个场面,能吐出一口血。

这管事得多懒多蠢,才会这么干?

这还是在一线城市杭州,其他地方更不敢想象。

如此破烂粗放的一部机器,一直磕磕碰碰地运转了百多年。

元末战乱一起,它便彻底趴窝崩溃。

蒙古人拍拍屁股,跑回北方草原放牧去了。

但接盘的朱元璋,望着那一堆冒着狼烟的机器残骸,可想而知他要面对的是什么。

元朝户籍实在太乱,大明根本不可能全盘继承。

可彻底抛开另起炉灶,难度也极大。

废弃不是,继承也不是。

朱元璋面对这个复杂局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试探着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