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密探

可大可小

首页 >> 南宋第一密探 >> 南宋第一密探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章 南宋我来了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载,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红而已。便都道,波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便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81book

……

谢玉轩醒来时,一睁开眼,就感觉头痛欲裂、天眩地转,脑海涌入无数信息,就像池塘被倒入一堆碎石后,紧接着又倒入一车水泥,整个池塘迅速被填满,一点空隙也没有。

各种稀奇古怪的画面接踵而来,有戴着古代搭罗儿小帽,穿着便衣短衫,在坊间赤足嬉戏的情形,稍长大点后,就上私塾,背三字经,念千字文,最后止步府学的经历。

不是他愚笨,相反,他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只是从小体弱多病,加上家道中变,母亲早亡,父亲病故,继任临安府治的押司官,也就是文书小吏,做些整理案卷,处理一些狱讼,经手税赋征收等事务。

另外,就是他熟悉的经历,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中,考上医学院,学的是法医学,考上法医后,正准备大显身手时,竟然遇到了如此诡异之事。

两段不同时段的人生经历,相互碰撞着、交流着,最后交融贯通,成为一个新的灵魂。

而他也终于确定了一个神奇的事实,自己的灵魂占据了别人的身体。

换句话说,他穿越了!

现在是开禧三年,也就是1192年,这具身体的主人,是南宋临安一个叫谢玉轩的年轻人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法医,也是一名唯物主义者,他绝不相信什么穿越的。

他缓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素布帐。

谢玉轩家境普通,用不起锦帐、珍珠帐、绵帐、绣帐等高档蚊账,能有布帐,免受蚊虫叮咬已经很不错了。

他转了转脑袋,发现睡的竟然是瓷枕,方形的。

瓷枕在宋代颇为盛行,“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翻身坐起,望着房间的陈设、古朴的家具,以及建筑风格,他完全怔住了,再次认定自己的处境。

此时的谢玉轩,就像一名法医在案发现场搜集各种证据,他必须说服自己,真的到了南宋,真的在临安。

他睡的床榻,与后世的床不太一样,没有围子,叫“四面床”。旁边有凭几和一个素竹屏,床前有脚踏。

靠墙摆着照台,就是一个木架支撑着镜子,相当于后世的梳妆台。

旁边摆着衣橱、书橱、裙箱、衣匣……等家具。

他摸了摸身上的被子,非丝绸制,而是麻布。麻布被又称为纱被或布被,再次说明谢玉轩的家境不是太好。

“屋破风斜漏不休,布衾无里卧穷秋。”

除了布纸,宋代还用纸做被子,有诗云:“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暖于绵。”

当然,达官贵人会用锦被、罗被、絁被、绮被,另外还有更豪华的翠毛裀褥、貂褥等。那样的生活,距离他很远。

伸手从衣架取下衣裳,他家的衣架较为简单,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两柱,两头微向上翘,并做成花朵状,下部用两横木墩以稳定立柱。

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另外一根横枨,以起加固作用。有些大的衣架,中间会安二道横枨,之间加三支小立柱上横杆长出两立柱。

谢玉轩是临安府的押司,府学学生,穿的是文士服。

宋代男子最流行的服装是衫,品种有帽衫、凉衫、紫衫、衬衫、襕衫五种。

南宋之后,凉衫极为普遍,逐渐成了下吏之服。

凉衫以褐绸缎为材料制成,以代毳袍。这种凉衫的颜色一般为素白,故又称为白衫或白凉衫。

与凉衫相配的是衫帽和腰带,谢玉轩是小吏,用的是铁饰腰带。

在宋代,腰带是有等级之分的,三品以上銙以玉,四品以金,五品、六品银銙金涂,七品以上并未常参官并内职武官以银,八品九品用黑银,谢玉轩未入流,只能用铁或角。

他住的房子不大,像个工字,前面有厅,中间是穿廊,后面是寝室。虽是瓦房,但房子是租的。

临安能有自建房的不多,绝大部分人,包括很多官员,都是租房住。何况他只是一个小吏,这样的小吏,临安府治中有几十个,他是押司官里排名最末的,收入自然也不算高,勉强度日。

穿好皂靴,谢玉轩坐在床榻边,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

他是法医,法医的研究对象,除了尸体,还有活体,或者尸体和活体的一部分,以及很多其他方面。

很多人对法医的理解,就是接触腐尸、浮尸、碎尸,分析刀口、枪伤、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