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日常

爱幻想的小...

首页 >> 农家子的科举日常 >> 农家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目录)

16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周云进学堂也有一段时间了,何秀才现在已经教他们算学课了。

周云笑脸迎人,功课不错,尤其在算学这一门课上更是独占鳌头。有实力,有情商,他在学堂混得是如鱼得水,和大家的关系都挺好的。

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周云还同何秀才借了历史书看,在了解了不少历史,他终确定了,历史元朝之时转了个湾,宋朝之后,没有蒙古建立的元朝,取而代之的是华朝,华朝开国皇帝朱英在宋末揭竿而起,击败了蒙古族,建立了大华王朝,存世了六百多年。而这位华太祖,应该是一位穿越者,其改革的科举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华朝每一位帝王都“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本朝规定,商人是有等级的,从一等到五等,根据纳税数额来划分,最高等级的是一等皇商,只要上等级的,名下的土地不能超过一定的亩数,以防有些商人赚够钱买房置地,挤占平民的生存资源。

此外,商人的后代也是可以科考的,只是会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像一些小商贩,只要纳税的数额没到一定的地步,可以买房置地,户籍还可以是“农”。

总之是打击大的,保护小的。

周云看到这一条规定后,非常惊讶,貌似前世他没听过古代有类似的规定啊?难道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

而到王朝末期,当时政治极度*,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太监专权,贪官污吏横行,外敌也时不时入侵,人们日子难过。周太祖君子风揭竿而起,很快从者云集,收了许多小弟。君子风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逆天的运气,据说他身具真龙之气,和他作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君子风建立了大周朝已差不多近百年时间,已传至笫四代了。

周云觉得很可惜,那位穿越都在位时间短,只有十来年时间,但他作的贡献大。比如番薯、土豆、玉米是他当政期间努力推广的,而且他还打算改革税制,规定即使是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也要按田亩数纳税。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关注海军和船只的建设问题,努力提高女人的地位等。很多东西,都被沿用至今,比如科举中加入了算术和律法。

算学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把算学好的人扔进户部算数去,工作效率大增连科举考试都会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决于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算学终究比不过四书五经的传统力量。毕竟只要你的经义典籍考得足够优秀,算数其实不优秀也是可以的。

朝廷之所以现在考院试需要考算学,其实是为了提拔一些精通算学的人做副官,比如掌管户口、土地、钱谷、赋役的县主簿等,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主政一方的希望,不能满足古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所以受到冷落是必然的。

像“锱铢必较”等成语透着一股蔑视。

当然,对于痛苦挣扎在四书五经的周云而言,这已经是一条捷径了。

做不了主官又如何?周云暗自思忖,给他做他还不敢做呢,古代的官场那么危险,动不动抄家砍头,流放千里,他没有那个能力从政,毕竟他前世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科员,连里面的道道都没有摸清楚到了这里。

他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这样在县城做个小官也是有一点希望的,做个技术型的官员貌似要好一点。

不过这些离他都太远了,暂且不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好各种知识,成功的通过科举才是重中之重。

一般人的算学一开始只会学些简单的加减,其他的是不会马上学的,因为启蒙首先要读圣贤书,确立自己的基本三观后才能学其他的,算学相当于选修课,由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两个考试:县试和府试都不考算学,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场前一年才开始,那时学习很有针对性了。

而周云是要打算参加科举的,这算学和律法也得学起。算学用的是《九章算术》,对于周云来说比较简,而律法就让周云比较抓狂了,那真是三观跟着五观走,谁也不认谁,没办法,周云只能凭借自己良好的记忆将律法背下来,在记一些经典案例。

周云喜欢算学,像“盈不足”一章中里面的题目: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是不是很有意思,周云听完何秀才的讲解后,才知道答题格式该如何写,毕竟现在没有阿拉伯数字,要用古代数学的格式来做。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题目,也是里面很浅显的,周云学得不吃力。可是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