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史官不怕死,啥都敢写

菠菜有泥巴

首页 >> 大明:这个史官不怕死,啥都敢写 >> 大明:这个史官不怕死,啥都敢写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 放飞自我,咆哮奉天殿!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朱元璋轻笑着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殿下的大批贡生学子,踱步走了下来。

走到众多学子面前,朗声开口:“你们都是我大明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日后都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今天的殿试倒也不用太过拘束。”

“在座的各位以后可能都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今天的殿试咱就用朝堂上的一件事情考考你们。”

说完,朱元璋看向了一边的朱标。

朱标立即会意,走向前来,朗声开口:“近日,朝中吏部收到多分奏折,大抵都是地方各级官员的请辞奏折。”

“半月来,累积有五十三名各级官员请辞,涉及四省三十八县。”

见朱标说完,朱元璋扫视了一眼大殿上的人群,道:“你们都听清楚了吧。”

“这正是现在朝中需要处理的公务,这件事,你们都有什么看法,说给咱听听。”

话毕,众多学子们一个个低头沉思,并没有人上来答话,显然都是没有什么好的注意。

稍稍等了一会儿,朱元璋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殿中的文武百官们见状,心思各异。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将朝中的政事拿出来做考题是什么意思。

但是胡惟庸和吏部的官员们,却猜到了一点。

这件事情本来是应该由胡惟庸主导,吏部处理的。

但是没想到处理的结果,到今天也没有让朱元璋满意,所以他才当做试题来考这一届的学子。

好在,这一届的学子们也没能给出注意,不然,胡惟庸和吏部的脸面就要丢光了。

又过了一会儿,见还是没有学子作答。

胡惟庸和吏部官员们原本有些惶恐的神色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朱元璋不易察觉的扫了胡惟庸和吏部尚书一眼,出声道:“怎么,你们当中就没有人作答的吗?”

语气有些不悦,似乎对这一届的学子很不满意。

苏承泽站在人群中间,收回了四处打量的眼神,心中一动。

他今天可是来找死的,不是来旅游观光的。

刚才朱标的话他可是听的一清二楚。

这洪武一朝为什么这么人辞官,告老还乡,还不是因为洪武年间的官实在是难当。

一年到头就三天假,春节、冬至,再加上一个您老朱的生辰。

下到地方县府上到六部衙门,门前架设鸣冤鼓,各地有不平之事皆可上京告御状,六部衙门还不得不接。

不是说这制度不行,就是有点废人。

上到杀人放火,下到鸡鸣狗盗,这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管,光凭县府的几个人怎么忙活的过来。

这工作强度着实是不低,而且俸禄微薄。

老朱一朝,抓贪甚严。

人家那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老朱这里就是,莫伸手,伸手必灭你满门。

而且还有神出鬼没的锦衣卫,在暗处时时刻刻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这工作强度加上心理压力,有几个正常人能抗住?

地方官员还好点,京中官员还要时时提防老朱的疑心病,说不定哪一天上朝就变上坟了。

就这些,恐怕举朝上下尽皆知晓吧。

只是无人敢提罢了。

他们都怕触怒老朱,然后老朱给他们来一刀。

但是苏承泽不怕啊,他不得老朱给他来上一刀。

你们这些文武百官心知肚明不敢说,那我来替你们说。

既然这朝堂之上无人可以应答,那么就由他来献丑一番吧。

苏承泽稍微在脑子里酝酿了一下,正准备越众而出的时候,一个身影却抢在了他的前面。

那人白面无须,面容略显刻薄,正是傅高义。

没想到这傅高义也能够参加这场殿试。

只见傅高义站了出来后,朝着朱元璋恭敬的躬身拱手,而后朗声道:

“陛下,小人以为,这五十三位请辞的官员应该严惩!”

朱元璋循声看了过来,问道:“何以见得。”

傅高义见朱元璋目光扫来,赶紧将头埋在了双臂之间,紧接着说道:“我大明立国尚早,正是用人之际。”

“这四省三十八县官员不思为国效力、忠君爱民,却在这个时候请辞。”

“这等心中没有家国大义、不识大体的官员,应当严惩!”

“以儆效尤,以免让朝中风气被这些人带坏,让天下子民看了笑话。”

朱元璋微微颔首,对于这傅高义的建议,颇为符合他自己的脾气秉性。

对于朝中的这些官员,朱元璋还真没有将谁真正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