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国师

王家十三兄

首页 >> 我成了大国师 >> 我成了大国师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施行屯田【新书求各种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北方战事进行的同时,陈浩聪这几日也每天按部就班地上朝议事,下朝之后便到大殿后面的“凰图阁”与范忠立和李继辉还有车骑将军卢携商议建立屯田制度。

刚开始范忠立和李继辉基本上是反对屯田制度的,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重文轻武的漩涡里,卢携则是比较支持屯田但是对于屯田如何进行却是一点建议也没有。

陈浩聪则是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对他们进行了知识灌输,让他们懂得屯田制的重要性。

然而,打动范忠立和李继辉支持屯田制的施行还是陈浩聪的这句话“屯田制若是施行必会让三位大人名垂青史,屯田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事!”。

当范忠立和李继辉都同意屯田制之后,他们的办事效率就体现出来了,更有陈浩聪想不到的一些细节,两位宰相也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首先,他们提议在朝廷设立“屯田尚书”,直属皇帝管辖,更能监管全国各地驻军的屯田。

其次,刚规划的屯田令还特别指出军屯与明汉百姓之田一定要区分开,不能侵占百姓之田,屯田令刚实行时粮草用度皆有朝廷及地方一起给养,驻军不得私自征收百姓钱粮。

第三,仿照军屯,明汉王朝之内各级官吏也可组织“民屯”,“民屯”之地也是在百姓已有之田以外独自开垦的荒地,屯田之人可为流民甚至是一些犯人。

第四,屯田令施行之初,三年内免收赋税,意在奖励屯田开荒,调动明汉军民的积极性。

第五,各军队可根据不同情况专门设置屯田军,专司屯田,也可施行轮流屯田,这样做也是为了保障部队战斗力,使一些老弱病残得到安置,这一点倒是老将军卢携提出来的。

范忠立与李继辉在完善了屯田令之后,又商议了屯田尚书的人选,由于明汉王朝重要的官职都是分正副(也就是左右),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同级别文官比武官地位高。

两人商议完人选自然是要禀报皇帝刘纯来决定两位尚书的人选,然后制定品级以及属官。

就在大殿之上,刘纯意气风发地把颁布了屯田令,也是听取了陈浩聪的意见把各属地驻军的将军任期定为五年,减少军队轮换调度的时间,并且详细制定了战时以及和平时期的驻军策略。

这是明汉王朝建国一百余年后在重文轻武思想打压之下,武将地位第一次得到了提升,陈浩聪的名字也在武将的圈子里令人熟知,这已经是后话了。

刘纯任命了两名比较倚重的大臣出任左右屯田尚书,品级初定为从二品和正三品,可以说皇帝刘纯对屯田制非常地重视。

就在刘纯兴奋于屯田制能顺利实施时,大殿之外又传来了北方的捷报。

“启禀陛下,北方捷报,北霆军队授首三万余人折三品武将两人,已于昨日被我军击退!”

“启禀陛下,东辽贼兵摄于我朝援军,弃尸数千仓皇逃往东辽境内,紫荆关之战告捷。”

“好,朕心甚慰,传令犒赏有功将士!”刘纯高兴地说道。

同时他眼里也闪过一道精芒,心里想到了陈浩聪之前的占卜与进言。

“陈浩聪此人还要多加观察,智计如此深远不得不防备其被他人所用。”这是刘纯内心想到陈浩聪之后的第一反应,这也是作为一个皇帝对于臣子最正常的态度。

“陈监正,北方战事如此顺利,你的占卜之术果然高超,前几日你又献屯田之策,如今朕要再次封赏于你,你可有所需之物,朕可赏赐与你!”刘纯慷慨地说道。

陈浩聪没想到皇帝刘纯还能记得他的功劳,他赶忙跪下行礼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进言献策乃是微臣的本份,微臣不敢贪功,望陛下厚赏有功将士抚恤阵亡兵丁。”

刘纯很是喜欢陈浩聪的说辞,便顺着陈浩聪的话说道:“传旨,凡居庸关与紫荆关阵亡士卒以及协助守城的百姓,免除他们的三年赋税,并赏钱五千钱。”

“陛下皇恩浩荡,万岁万万岁!”大殿之下群臣高呼万岁。

很快刘纯的加封圣旨便传到了居庸关与紫荆关,刘纯这次可以说是厚赏。

李承恩被迁授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所率虎贲大军于居庸关内燕蓟平原屯田,刘纯特许其自行征兵至五万人马。孟刚迁授为建威将军,归李承恩统属。粮草官中郎将程时谋迁授为立信将军。居庸关守将耿精迁授安远将军,封都亭侯,重整居庸关守备,特许征兵两万。

紫荆关守将迁授怀远将军,封都亭侯,重整紫荆关守备,特许征兵两万。刘堪、徐路、冯翼被封为都亭侯,三人所率八万羽林军与紫荆关以南施行屯田,三人仍旧依刘堪为主将。

对于这次的封赏极大的鼓舞了明汉军队北方士卒的军心,同时也加强了明汉王朝对于北方的控制。

北霆方面由于元帅蒙丹先胜而败,并没有受到大汗的封赏,但是蒙丹此次出兵得大于失,因此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