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雄英,大明唯一的神仙

老衲不洗头

首页 >> 我,朱雄英,大明唯一的神仙 >> 我,朱雄英,大明唯一的神仙最新章节(目录)

第卌二章 两月之约已到【求鲜花,求评价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眨眼两月之约的时间已到,朱标都没想到,自己老爹的好胜心竟然如此之强。

竟然在这两个月里秘密从全国调集所有算学名家。

共有十位,其中除国子监的三位算学一道最为精深的博士以外,还有元朝著名算学大师朱世杰的后人。

这位大佬的成就,或许朱标只是知道一个名头。

只有朱雄英才知道这个大佬的数学成就在这个时代是怎样的存在。

他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四元玉鉴》,这本数学著作被后世称为是全世界在十三到十四世纪的数学最高峰,甚至可以作为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数学的代表性著作。

是的,在一般来说,宋朝直到明朝,大部分人的数学水平大部分不会超过后世的小学六年级。

但数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一两个怪才,成为那个时代数学的最高峰。

闲话少叙,其余六位中有五位是数学名家的后人,最后一位是个精通术数的道士。

比斗的方式也很简单。

由这十人出题,朱雄英的稷上学宫的学子解题。

然后由稷上学宫出题,这十人解题。

最后两方比对,分高者胜。

朱雄英对这样的比赛方式,没有意见。

于是朱元璋特地安排了一天辍朝,在承天门外举办了这场比赛。

吸引了百官的围观。

“嚯!这么多人!”

沐英从上次入京以后,老朱便没让他回去,所以一直留在京城。

今日正好来凑这个热闹。

一到承天门外,便见着不少官员围在此地。

而他们环绕的承天门下,已经搭好了一个台子。

两边共计二十人皆已然就位。

朱元璋这边全是须发皆白的老翁,出于在学术上的公平。

这些老人家主动提出,若朱雄英的这些学生能将试卷上的十道题答对七道,便算满分。

朱元璋想想,觉得这么做虽然狂了些,但也对得起几位老先生的地位。

便同意了这个请求。

没想到,朱雄英竟然拒绝了这个便宜,并且同样提出了若对方能答对七道,也可视作满分。

朱元璋见如此,便直接驳回了两方的条件,依旧按谁得的总分高,谁就胜的规则。

台上共有二十个凉棚,在太监一声高呼过后。

比赛正式开始。

“魏国公,你觉得两方谁的胜算大一些。”李景隆作为一等国公,坐在前列,旁边的正是魏国公徐允恭。

也就是历史上的徐辉祖。

原本按历史走向,因为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所以徐允恭为了避太孙讳,改的名。

不过如今来看,显然是不用改名了。

“我不知道。”徐允恭冷冷的说道,他的年纪要大李景隆不少,而且以他的性格,是不喜欢李景隆这样的纨绔子做派的,因而冷淡之极。

而在他们前面的朱元璋的儿子们,也同样在讨论着这场比赛的胜负。

“老二,你觉得谁赢?”朱标在朱元璋身边,沐英自然坐在正中间,旁边依次左右坐着朱家其余三兄弟。

秦王朱樉对于数学并不感兴趣,不过他是认识其中几位数学名家的,其中就有他年轻时的老师。

因而觉得,这些人浸淫此道多年,决计不会输给才上两个月学的学宫诸人的。

沐英又看向晋王朱棡,朱棡会意,直接了当的说道:“算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门功夫需要的理解和天赋,而且雄英这边的人,实在没什么可比性。”

沐英诧异,问道:“何出此言。”

“这十人,除了解缙、老十七和高炽外,其他人也就高煦、蓝春和那个落魄书生读过些书。”

“其他人,一个铁匠、一个捕快、一个商人,还有一个乞丐,就这其中的三个,估计去学堂这两个月,字都不知道有没有认全。”

沐英听着朱棡解释,才知道大侄子朱雄英这边的阵容底细。

一盘算,估计这里面也就解缙出彩一些。

倒不是说他觉得其他如宁王朱权、燕王世子朱高炽不行,而是年纪太小,又没有什么才名。

实在是给不了什么信心。

其他后面议论纷纷的文武官员,亦是同样的看法。

甚至有人说,这场比试本就没有必要,一开始便输了。

还有人同情解缙,说这是解缙的单挑局。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朱棣虽然嘴上说着:既然雄英敢接战,说明是有些依仗的。

但看阵容和时间,也觉得如果朱雄英没有用什么手段的话,估计胜算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