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摊牌了,臣想要武媚娘

黑夜中的一...

首页 >> 大唐:我摊牌了,臣想要武媚娘 >> 大唐:我摊牌了,臣想要武媚娘最新章节(目录)

第九章 封爵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冯公公知道这些话断然会惹怒皇上,忙不迭地擦了擦那如同泉涌的汗水。

也不等皇上有何反应,道:“如今大唐,真是千古没有的盛世,这全赖陛下英明神武!可可,可陛下万年之后,太子殿下即便才能不及陛下,若身边还有那么多忠心大臣辅佐,可保平安。

假,假若太子随心所欲,不听劝谏,身边又缺少贤臣,那后果不堪设想。老奴见到,近来太子殿下与陛下愈发疏远,陛下也常常为此事忧愁。”

冯公公所言确是事实,李世民虽对太子疼爱如故,可也知道,太子故意与自己赌气,疏远自己,隔阂日深。

他常常为没能教好太子而难过不已,觉得自己实在无能。

可无能不无能,是你一个宦官可以说的?虽没直说,可你说“陛下常常为此事忧愁”,这不就是隐晦地说皇上教子无方吗?

即便那些大臣,他们敢上奏指责太子的不是,但也从没在皇上教子方面有过半点置喙。

李世民大怒,突然抬脚猛地踢在冯公公脸上。

冯公公仰面倒地,直觉脑袋剧痛,一阵阵眩晕,鼻血登时涌出。

然则,生死一线之间,他不顾一切,拼命起身,重新趴伏在地,想着把要说的话说完。

因惊吓过度,声泪俱下地说道:“太子,太子殿下与陛下疏远已久,单靠指责,激烈劝谏,不但不能化解,反而适得其反。

陛下正可借着祭祀先皇后的机会,单独与太子殿下坐于昭陵前,此时只有父子,只有母子,便如寻常百姓一般,一家三口,说说太子殿下童年趣事,尤其是太子与先皇后母子之间的趣事。

使太子在哀思母亲之余,感悟今生为父子、为母子的缘分是何等珍贵,感念父母恩情是何等深厚。

如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太子殿下或可解开心结,消减心中怨气。这正如洪水,若是封堵无功,疏导或有奇效!”

冯公公的确不简单,记忆不凡,他这番话大体是按杨政道原话说出。

只是他此时双耳嗡嗡作响,自己说的什么几乎都听不见,如同背书一般地说完,之后如释重负,头也不抬,听天由命。

在场那些大臣面面相觑,皆有茅塞顿开、自愧不如之感,各自流露出惊奇之色,没想到,一个宦官竟有如此非凡见识。

尤其封堵、疏导之论更是精辟,他们越想越觉有道理。

比如以往太子犯错,无论大错还是小毛病,群臣如同竞赛一般,争先恐后地劝谏,而且言辞激烈,毫不留情面。

如此一来,太子如何不反感?将心比心,换了谁时候长了也难以忍受。

一时间,冯公公在众人眼中光芒四射,李世民竟然上前一步,抬手虚托,关切地道:“没想到,你竟有如此大才!伤势如何?快起来。”

“老奴放肆,老奴伤势不打紧!”

“你们以为如何?”李世民垂问群臣。

魏征道:“陛下,老臣没想到,冯公公有如此精辟见解,老臣自愧不如。为朝廷长治久安,储君之事,的确是当今第一要务!”

他顿了顿,道:“老臣赞同后日大祭先皇后。”

像魏征这些重臣,他们自然也知储君之事乃国之要务,可以往对于规谏太子无果,只认为是劝谏不足。

他们如今听了冯公公所言,只觉看到了希望,面对“高人”,不服不行啊,也纷纷表示赞同祭祀。

李世民心中大喜过望,随即传令,皇亲国戚、皇子皇女以及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只要能动,明日皆随扈前往昭陵。

下完旨意,李世民竟又封冯公公为武安县男,赏赐白银二百两。

“武安县男!”冯公公心中惊叫着。

此时宫中的宦者有数万之众,封爵者只有与冯公公同为内给事的“张阿难”一人,冯公公此时如同梦游一般,晕晕乎乎。

内给事为从五品下的官阶,每年俸禄杂七杂八加起来约有一百两,但也比不得朝堂上的五品官员,俸禄要低很多,而冯公公这次得了二百两的赏赐,真是发了一笔横财。

更为要紧的是,封了男爵那是相当荣耀啊,另外,这个爵位是从五品上的官阶,俸禄每年又增加一百五六十两。

虽然得了封赏,冯公公知道事情并没结束,也只高兴了片刻便冷静下来。

杨政道之前提供的总体策略是,逐渐激发李世民哀思之情,这样才能顺水推舟,促成祭典举行。

他是从冯公公口中得知,登云阁是李世民遥望昭陵的所在,因此提议最好能将李世民引入此处,然后再乘机以话术刺激。

至于如何把握时机,如何润色话术,那都由冯公公自己发挥,最终目的便是促成大祭举行。

因为按惯例,一旦大祭皇后,定然要大赦天下,以往几次大赦,便是十恶不赦之人也降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