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炫噫

首页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最新章节(目录)

3.别做道士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在唐均眼里,穿越没有外挂,就像是少放了糖的糖醋排骨一样,那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少师,今天那个少年,你如何看?”在皇城的撵车上,朱棣突然问道。

姚广孝低头想了想,便笑道:“皇上这是对那少年起了兴趣?”

朱棣也不掩饰,笑道:“确实有趣,这么多年了,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要是普通的江湖术士,朱棣自然是能一眼分辨出来,毕竟他身边可是有袁珙这样的能人异士。

但是经过几番谈话,朱棣觉得那少年或许有真才学。

与建文的那些余党完全不用,仿佛两种境界。

而且那少年三言两语就解开了他大半心结,朱棣就算不喜,也难以不注意到。

“若是皇上生了兴趣,查一查也未尝不可。”

朱棣的性子,姚广孝是最清楚不过的。

直接就把朱棣想要说出来的话,替他说了出来。

帝心不可测,伴君如伴虎,可不是一句空话。

尤其是明朝的新帝,即使是旧臣,也需小心甚微。

朱棣身边的贤能之辈倍出,然他也不过是中规守矩,不会过分亲近。

即使是常年与朱棣在外征战的将领亦是如此。

身为帝王,又岂能让他人任意揣测喜好?

可是这回却对一个少年道士起了兴趣,可真是闻所未闻!

姚广孝意外,也不意外。

满朝文武若是能像唐均一样对朱棣说出那些话,或许也能得到赏识。

“文采武功一代楚翘。”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定数,更何况世事无常。”

这话就像是说到朱棣心坎里去了,怎么能让朱棣不起兴趣?

他姚广孝追随多年,自是知道此番行径,定会遭天下文人所不齿。

可是那少年却能说出“成王败寇”这四个字。

这是何等的通晓事理。

“对了……”朱棣还有话要说,“上锦衣卫,让他们便衣巡视。”

“即日起,应天内的府兵切不可多过巡视,尽快让百姓回归以往。”

“肃萧甚久,也该有所变化了!”

半月后。

朱棣把太子招来,探讨奏折。

可是越看,朱棣的眉头皱着越紧。

“太子,让你辅佐监国,你就是这么监的吗!”

“半月已过,为何还是半分变化都无?”

朱棣直接摔了手中奏折,太子朱高炽吓得直接跪了下来。

并不是他朱高炽办事不力,只是靖难过去不过半月,百姓自然依旧惶惶不可终日。

民心所向便是那建文帝。

朱棣这位置来得不光彩,自是不得民心。

更何况雷霆之势,如何安定?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被牵连,又怎么能恢复往日繁华?

民心不向,帝心何安?

这半月来,除了应天内的各项琐事,地方府衙也是苦不堪言。

不时总有人打着建文帝的名号在民间演说,收买人心。

即使极力封杀言论,还是难以堵住这悠悠之口。

忠于建文帝的那些官员,除了被屠杀的,还有一部分逃窜出了应天。

大肆搜捕的话,只会让民心更散,得不偿失。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散沙一般,风吹即散。

为了此事,朱棣将自己的亲信放入了地方,好实时监控。

抓叛党也不会立即屠杀,先是劝降,若是归顺,便许赏银百两,进朝为官。

若不使雷霆之势,又显菩萨心肠?

朱棣深诩帝王学,更是懂得笼络人心。

否则这一役又如何能这么顺利,甚至身后还有蒙古的支持。

“皇上,圣躬安泰,方可收复民心。”

“不可急于一时。”

朱高炽只能颤颤巍巍的说出这么一句话。

可是朱棣根本听不进去。

大手一拍,把外头守着的管事太监叫了进来。

“准备撵车,朕现在要去一趟天界寺!”

朱棣大步向外走去,朱高炽只有听不到脚步声了,才敢叫太监将自己扶起。

“皇上最近常去找少师吗?”朱高炽抹着额头的汗问道。

“是,常去讨论礼教。”

之后太监便不敢说下去了。

朱高炽额上汗流不止,就连身型都颤抖了起来。

午时一过。

唐均便准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