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蓉

大秦第一国...

首页 >> 红楼之贾蓉 >> 红楼之贾蓉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 夏守忠传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这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

忽有门吏忙忙进来,来到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吓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来到贾府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到了南面而立。

口内宣读诏书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觐见。”

说毕,也不及吃茶,便要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唯有贾蓉在底下细想这位圣上到底要干什么。

纵观红楼,这位皇上可是四次提醒过贾家。

第一次通过忠靖侯史鼎,史鼎是史家的第三代,当日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的孙子,贾母的侄儿。

但没有迹象表明他是史湘云的叔叔,与保龄侯史鼐十有八九是堂兄弟,并非亲兄弟。

史湘云也不见去这个叔叔家,反而经常往来贾府。

史鼎作为四大家族史家后人,能够再次获封忠靖侯不同寻常。

当初保龄侯史公位居尚书令,又赶上宁荣二公建功立业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才封爵保龄侯。史鼎凭什么能够封侯爵?

从细节推测,史鼎封侯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因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这件事。

当初皇帝与义忠亲王争权,薛家支持义忠亲王而败家,史鼎却站对了队伍,鼎力支持皇帝登基,才获得封爵。

皇帝封史鼎为“忠靖侯”,忠字开头是四王八公一伙老臣所没有的。

忠靖侯的“言外之意”,是皇帝提醒贾家众人,只要效忠就能够获得富贵。

第二次则是通过忠顺亲王,与忠靖侯史鼎相同的还有与贾家“素无来往”的忠顺亲王。

忠顺亲王因蒋玉菡派人来贾家诸般刁难,醉翁之意不在酒。

忠顺亲王是亲王,是皇帝的兄弟叔伯。能获封“忠顺”就表明是皇帝的亲信。

贾家与忠顺亲王没有任何交集,可见与皇帝关系疏远不忠不顺。

忠顺亲王上门故意借题发挥刁难,相当于皇帝对贾家提出警告,要求他们要忠顺。

第三次就是眼前的这位夏守忠了,无独有偶,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传旨太监夏守忠名字里同样有一个“忠”字。

至此,与皇帝相关的人中有三人名号中有“忠”字,并且都与贾家有着关系。

这岂不是皇帝借此一再忠告贾家要忠顺,不要悖逆。

夏守忠的“守忠”暗示贾家等臣子们,守住“忠心”,皇帝就不会亏待,反之则后果自负。

贾家作为王朝几代老臣,虽然降等袭爵不断衰落。但曾经的影响还在。

像贾雨村复职,贾家轻易就能安排一任知府。

长安节度使和平安节度使,粤海将军,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都为贾家所用,其背后实力和底蕴让皇帝忌惮和不安。

所以,皇帝是希望能得到贾家效忠,避免双方矛盾激化。

宁荣二公当年绝世功勋,皇帝也不好轻易收拾贾家,背负杀功臣的骂名,影响极坏。

第四,临敬殿。皇上传旨招人觐见。一般都在养心殿,为什么此次却放在了临敬殿。

夏守忠传旨召贾政临敬殿面圣,“临敬”二字还是皇帝对贾家提出的要求,希望他们亲近皇权,心存敬畏。

然而,贾蓉却知道贾政从临敬殿出来将会一转身去“东宫”。

这里的东宫不是太子的“东宫”,而是太上皇居住的大明宫。

当初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给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修建了养老的兴庆宫,就是日后的大明宫,又称“东内”。

贾政面圣后再去拜见太上皇,以贾蓉的想法来看无非说明两点。

一,贾家亲近太上皇,否则不需要去面见太上皇。

二,贾元春晋升贤德妃,是太上皇的旨意。

无论如何,历史上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都不算和睦。贾家在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站错队伍,必然遭到皇帝猜忌。

“临敬殿”的临敬二字,既是皇帝的期望,也是对贾家最后的感化。

皇帝此时的心态,借由尤氏的一段话讲得清楚。

尤氏说:“……(焦大)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皇帝何尝不是像尤氏期望的焦大那样,什么也不折腾,只当是个死人白费吃喝就养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