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义父朱元璋

忙忙碌碌

首页 >> 人在大明,义父朱元璋 >> 人在大明,义父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 部照,腰牌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说来后人可能不信,大明洪武年间,除了皇室和少数公侯伯贵族外,大半的文武官员都是穷窘不堪。

武官还要好一些,毕竟有些战场缴获,不必老老实实全部上交。

喝兵血,卖军械,还有驭使军户当自家农奴,或是抢占军屯田亩……这些事在洪武年间,谁做谁死!

但大战之后,藏一些金银之类的缴获,只要做的小心,总归还有些机会。

另外武臣获得赏赐的机会也多。

文官就惨了,基本上是老老实实领自己的俸禄。

就算这样,一个空印案,冤杀了多少文官?

哪个县的县衙前,没有几张被剥皮实草的人皮?

平安此前就是领七品俸禄,一年九十石,还得养马,养家里的十来口人。

要不是马皇后隔一段时间就会赏赐一回,怕是真的连饭也吃不饱。

这么窘迫,平安穿越这大半个月,已经想了十几个来钱的门路,奈何家里存钱不足一千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算是原本忠厚性格的平安,对自己朱爸爸的孤寒吝啬,也是在内心颇有一些怨言……

两锭大银,怪不得老朱圣旨里都有,其实真是重赏。

洪武年间的物价低的吓人。

也是和元末大战的破坏有关。

京师附近的地,好的水田才三两到四两一亩,旱田一两半到二两一亩。

一头耕牛三两银,一匹马四两到六两,一头驴一两多些。

猪,鸡,鱼,羊,更不值钱。

米价是洪武年间最低,明中后期才涨上去,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就高到离谱。

从米价就能看的出王朝是处于盛世还是末世。

范进手里的两锭大银,够买四五十亩旱田,二十来亩水田。

三十多头耕牛。

够十几户百姓一年的生活费,绰绰有余。

在老朱来说,真的是厚赏了。

就算是平安,也是相当满意。

他有很多发财大计,现在启动资金算是有了。

但最重要的,还是赶紧领部照,然后领差事,朱爸爸的圣旨可是说的很清楚,好好当差,好好练兵,表现不好可是要受惩罚的。

在惩罚人这方面,朱元璋可从不说空话。

“恭喜百户大人!”

“恭喜郎君!”

“恭喜五弟!”

“恭喜五哥!”

平忠带头,一庭院的平家老少一起躬身贺喜,起身之后,都是大笑起来。

便是平安自己,也是舒心畅意。

官职,钱财,果然是丈夫渴求的东西。

说淡泊的,其实只是多半得不到罢了。

……

“这是部照,这是腰牌,丢失要治罪的,自己收好了。”

辰时末刻,平安已经是神清气爽的走出了兵部衙门。

没有什么刁难或不顺,毕竟是圣旨明文,比一般由五军都督府提拔,兵部复核任命的百户官要尊贵的多。

谁都知道,平安的仕途绝不止如此。

官袍是要自己找成衣铺子定制。

平安原本就是穿着普通的舍人袍服,六品武职官袍,分为公服,也就是和文官一样的长帽翅,纯色蓝袍小科花官袍,颜色则是用蓝。

还有朝服,就是梁冠配赤罗衣,加上中单等配饰。

六品和七品都是二梁,七品以下就是一梁。

再就是常服,也是蓝袍,但帽子就是乌纱帽,配上绣着图案的补服,也是后世人最习惯的大明官服。

整个几套官袍下来,十来两银子就没有了。

铜牌是悬在腰间,等于是摆在明处的详细身份证明。

牌面左侧写着府军前卫字样。

中间是百户字样。

下方则是新刻的平安的姓名。

反而是写着凡诸卫武官携带此牌,丢牌者依律治罪,借者与被借者同罪的字样。

官照上是写着平安三代履历,年龄,身状等详细资料。

总体来说,大明中前期的武官上任和提拔都要走兵部和都督府,经历仔细的各种程序之后才能上任。

地方上百户是到都指挥使司,千户就要抵京师办理手续了。

领了官照和腰牌后,平安便是马不停蹄的赶赴府军前卫报道。

……

“平保儿来了?”

“回指挥使,平百户已经到了。”

府军前卫属于上直卫,在洪武十三年时还属大都督府治下。

到了十三年后,朱元璋废中书省后,考虑到大都督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