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蓝玉,我开始自救之路

为了阿梦鸭

首页 >> 大明:家父蓝玉,我开始自救之路 >> 大明:家父蓝玉,我开始自救之路最新章节(目录)

043章 洪武院(求花,求票)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陛下,可有笔墨?”

蓝慎行改口。

“有,有,有。”

朱元璋望向朱标,道:“标儿,还不快去取笔墨纸砚?”

朱标去取了。

朱元璋拉着蓝慎行坐下,笑着说道:“方才咱跟标儿聊的事情你也听到了,你觉得咱撤掉中书省,加强六部的决策如何?”

“臣,不敢妄议国事。”

蓝慎行起身行礼。

开什么玩笑?

这种问题他如何回答?

哪怕是朱标问他,他的回答也只是简单的一句利大于弊。

而且。

这里的利大于弊,还只是针对于朱元璋一朝来说。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以皇帝统领六部,是增加了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不过。

随着朝廷的事情越来越多,后世之君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过问,于是便会形成以‘内阁’为班底的机制,替皇帝处理政务。

内阁最终架空了皇权,形成了新的专制机制。

甚至,这个机制比起丞相制,它比后者更加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此后。

明朝为了限制内阁的权力,后世之君不得不提升内廷太监的权力,最终又导致了宦官专政的不良局面。

宦官的问题膨胀之后,亦会衍生出新的平衡产物。

但有朝一日,这个新的平衡产物也依旧会打破平衡,再次衍生出其他产物。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毫不夸张的说。

如果丞相制在建文时期恢复的话,那么……朱允炆也不至于被建文三傻忽悠的团团转。

而朱棣,也不可能靖难成功。

再往后说。

若丞相制在的话,朱祁镇也不会成为战神。

总得来说,丞相制有利有弊。

对于朱元璋、朱标、朱棣这种君主,他们皆无需丞相制。

但对于朱允炆、朱祁镇以及大明后世诸多君主而言,他们的确需要。

“此为家宴,直言便是,咱恕你无罪。”

朱元璋示意蓝慎行畅言。

“臣,不敢妄议国事。”

蓝慎行还是一样的回答。

不过说实话。

他这里还真有一个可以尝试一下的解决之策。

比如,沿用唐宋的三省制度,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如此一来,后世便很难发生丞相专权之事。

但这种提议,他可不敢跟朱元璋提。

朱元璋的想法很纯粹,就是想废掉丞相制,然后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

而蓝慎行的解决之策,与朱元璋的想法刚好相反。

他的打算是……

若朱标不死的话,自己倒是可以把这个策略告诉朱标。

当然,执行不执行,那就跟他无关了。

“你小子怎么变的跟天德一样了?不管咱问啥,都是一句不敢妄议。”

朱元璋一脸的无奈。

蓝慎行更无奈。

如果不这么回答的话,死的快啊。

这时。

朱标带着笔墨纸砚回来了。

蓝慎行坐在木椅上,将土豆的种植之法一一写下,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后,有些诧异:“这土豆的农作方式竟如此简单?”

蓝慎行沉默。

废话,肯定简单啊!

这可是经过了五百多年不断完善,方才研究出来的科学种植法。

尽管缺少了化肥以及农药等物品,但按照这方式来进行种植,其产量依旧高于明初的种植法。

“咱的百姓们,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朱元璋很高兴,只要土豆种够用。

那么再按照三茬一轮的方式进行轮流种植,大明粮仓爆满,指日可待啊!

“陛下,有件事情,臣还未来得及说。”

蓝慎行开口。

“何事?”

朱元璋问。

蓝慎行道:“土豆产量虽高,却不易做储备粮,因为它的储存期只有几月之久,一旦生芽,便不可食用,只可当种。故此,真正的储备粮,还是得靠小麦、水稻等储存期长的粮食。”

语落。

朱元璋微微皱眉。

他正幻想着粮仓爆满呢,蓝慎行就跟他说了这些。

这无异于把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的头上。

朱标脸色微变。

只能储存几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