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源地

鹤罗天

首页 >> 声源地 >> 声源地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 网络部突遭“逆风局” 抹黑帖子起风波 (1/4)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就在编辑部陆羽等人为了谷满仓“塑料大米”事件进行实地调查之时,网络部却面对着一场“逆风局”。

就在“寒门学子双双考入名校”的报道引得网友纷纷打赏,新闻备受关注时,网络上忽然出现了一篇标题为“都被骗了!寒门学子骗捐大揭秘,家境比你还好!”的帖子。

帖子中称,近日颇受关注的“寒门双胞胎学子双双考入名校”的新闻赚了很多人的爱心和感动,但其实这两个孩子并非家境贫寒。帖子中不仅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两个孩子日常生活里如何衣食丰足,还拍摄了他们在老家居住的三层小楼,并且还附了一张两个孩子穿着崭新的衣服坐在楼前的桌子上开心吃喝,桌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饭菜。同时,帖子还指出两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是正因为他们的姑姑是老家高中的一名副校长,利用职务之便,经常让各科老师给两个孩子“吃小灶”。

这则帖子一发出,很快在各个论坛和微博微信上迅速传播开来,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从开始地惊讶转而成为愤怒,众人纷纷指责两个孩子的不诚信,有人甚至提出要求高校取消这两个孩子的录取资格。一时间网络上骂声一片,与前几日积极正面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黑帖出现的第二天,网上的谴责和骂声已经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

早晨一上班,李硕就找到韩意,面色焦虑地说:“韩主任,你看到网上的谴责了吗?这才一天的功夫,怎么就成了这样儿了,这还是咱采访的那两个孩子吗?你说网上的那个帖子说的是真的吗?”

韩意认真地看着李硕,问道:“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吗?”

“当然!”李硕坚定的答道。

“那就不应该怀疑,而是应该想办法去找证据把舆论翻过来。”韩意一字一顿地说。

“我是不信那个破帖子说的,那就是造谣!可是,这些网上的‘吃瓜群众’可没见过那家人,他们信谁就不好说了。”李硕急地涨红了脸。

“你知道真相掌握在自己手里,怎么还这么没信心、没底气?!怎么能让一篇网络上的帖子就轻而易举抢占了你的舆论高地?”韩意绷着脸问。紧接着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是记者,掌握着舆论的主阵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问题,无论是突发的状况还是情节反转,我们都要相信,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还原真相,报道事实!”

“韩主任,你说得对,我现在就去陈光他们家补充采访!”李硕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说着话就要往外走。

“等等,你想明白了怎么办吗?就要出去采访?”韩意叫住李硕。

“想不了那么多,见招拆招呗。”李硕低声嘀咕了一句。

“李硕,你有热情是好事儿,可是调查事件真相不能只凭一腔热血,要认真思考、细致分析。我们一起去,计划路上说。”说罢,韩意拿起背包,往楼外走去,李硕迅速跟上,两个人开车出发,前往陈光和陈辉家。

路上,韩意让李硕电话联系陈光的父母,但是电话始终无人应答。

“韩主任,电话联系不上。”李硕一边继续拨打一边说。

“跟预想的差不多,估计这会儿他们家门都让记者们堵了。先去现场看看情况再说。”韩意冷静地说。

果然,两人来到陈光家的时候,巷子里已经堵满了前来采访的记者。邻居们已经被记者的围堵烦得够呛,纷纷都关闭自家房门躲清静。记者们进进出出,来得早的已经呆了一两个小时,见没什么结果也都纷纷离开,刚赶过来的记者还在向前一波来的人打听情况,巷子里乱哄哄的。

见此情景,李硕说:“看来陈光他们家人肯定是搬走了,估计这两天日子难过啊。”

韩意观察了一下巷子内的情况,说:“你去隔壁张阿姨家摸摸情况,上次咱们也采访她了,估计能说上话。”

“对对,那个张阿姨人挺好的,说不定有门。”李硕忙说。

“她是解决咱们问题的突破口。咱俩都进去太招眼,这样,李硕你去敲张阿姨家的门,只要她让你进屋,下一步的事儿就有戏。进屋之后,你一定要想办法问出来陈光一家人的下落。特别是他父母现在的居住地,或者是陈光的老家的详细地址。明白了吗?”韩意仔细地嘱咐着。

“明白,我现在就去。”李硕答应着,快步走进巷子深处。

来到张阿姨家门前,李硕先敲了三下门,无人应答,稍微等了一下,李硕又敲了三下,依旧无人应答。李硕判断这两天来敲张阿姨家们的记者肯定不少,估计是不胜其扰,索性都不理睬了。无奈,李硕继续敲门,又避忌着蹲守在巷子里的其他同行,只能大声喊道:“张阿姨,我是前两天到您家串门的李硕,今儿特意过来看您的,麻烦您开下门。”

不多时,李硕听到屋子里有脚步声,随后门“咔”的一声打开了,张阿姨探出身子来张望,李硕见状赶紧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压低声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