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源地

鹤罗天

首页 >> 声源地 >> 声源地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编辑部深入采访,网络部全员挨训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次日早上八点。

杨萍顶着两个黑眼圈,一脸憔悴地走进网络部。女儿发烧住院,她也一夜没合眼。

贾小敏见杨萍来了,急忙跑过去,说:“杨主任,昨天晚上白总把我们几个都给叫回来了,撤稿,忙了大半夜。”

“撤什么稿?”杨萍惊讶道,从昨晚到现在她一直都没顾上看手机。

“中巴车坠桥的事儿,责任不在那个女司机,警方都发了通报了。咱们转发的那些新闻……有部分失实。”贾小敏说到最后,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李硕的网评没发吧。”杨萍也有些着急地问。

贾小敏摇摇头,说:“没发,但是送到白总那‘审’了,白总好像挺生气。”

“我知道了。”杨萍揉着太阳穴,叹了口气,快步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杂志社编辑部。

王莎莎咂着嘴看着网上新闻风向的变化,说:“昨天这女司机还被人骂得铺天盖地的,今儿风向就转了。”

“可不是,今天一早爆出来说是因为中巴车司机跟乘客发生了争吵,司机因为分了神才出了事儿。那个女司机是被殃及的池鱼。现在网上的消息,是小孩儿的脸,一天三变。”高尚也随声附和着,说着俏皮话。

“要说敏锐,还得说咱们头儿,你说他怎么看的那么准呢。”王莎莎的脸上挂着崇拜的神色。

“网络部的人昨儿晚上挨骂了,白总打电话给杨萍找不到人,气坏了。“

“是啊,刚说发展网络部,结果就给领导来了个大窝脖,搁谁谁不生气。我可记得传播谣言是可以定罪入刑的,像我们这样正规的媒体,报道失实可是大事故。”王莎莎阴阳怪气地说完,又满不在乎地掏出粉饼,打开对着里面的小镜子仔细照着,检查自己的妆容是否精致。

陆羽走进办公室,语调轻松地问:“你俩又八卦什么呢?”

王莎莎刚要开口恭维陆羽的英明,却被高尚的一顿高论打断。

“陆主任,我俩正在讨论昨天中巴坠桥事件的发展曲线。”高尚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首先,从传播学角度看,根据香农和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舆论的传播需要经过若干个关键节点,即信源——信道——信宿。按照目前的传播现状,在传播资源过剩,而受众注意力资源稀缺的信息社会,普通的信息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所以人为制造有指向性的话题,使信息迅速搏出位,吸引媒体报道和网民点击与转发的事情常有发生。这就好比为什么这次交通事故里,‘女司机’成为了关注焦点;

再加上当前受众对网络依赖性增强,而信源、信道都大比例依靠网络,所以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和无阻碍性的特点,虚假信息一旦出现便会广为传播。在这个时候,随着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数不断增加,所发出的声音将占据支配地位,而从属地位的声音将被削弱和压制,这样就会产生强烈而单一的社会情绪,也就是‘沉默螺旋’法则,从表面上看,这种社会情绪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见,但因其容易被操控,往往还会反过来对网络事件推波助澜,形成一种歪曲和极端化的舆论走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昨天舆论几乎一边倒地都在指责那个女司机。”

王莎莎抱着手肘,倚在桌边带着几分戏谑地调侃道:“又到了高材生讲课时间了,不过,以后麻烦你说”人话“。”

高尚新闻理论知识掌握的很是扎实,他又经常在日常工作里不时的往外冒学问,因此得了个外号“高材生“。

高尚听了王莎莎的调侃,笑了笑,显然他并不介意,甚至觉得王莎莎这是在欣赏他。

“大才子,传播学只会告诉你规律,但不会告诉你真相,要想弄清楚究竟是咋回事,只能继续深入采访、多方求证。”陆羽笑看着高尚,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头儿,我马上去交警队蹲守,一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整明白。”高尚边说,边收拾背包准备出门。

……

上午十点,白一超召集网络部人员开会。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良久,杨萍硬着头皮,开口道:“白总,昨天我们的工作有失误,我检讨。”

白一超冷冷地看了杨萍一眼,表情严肃地说:“我知道咱们的网络部刚起步,一切都还不成熟,因此在业务上,我并没有要求你们作出什么特别大的成绩。但是,基本的新闻判断和敬业精神还是要有的!”

所有人都低着头,只有笔头在笔记本上沙沙写着的声音。

“昨天晚上,需要撤稿的时候,我在网络部找不到一个人,你这个副主任的电话打不通……”白一超越说越气愤。

“白总,我……”杨萍刚开口要解释,被白一超挥手打断。

“我知道你女儿病了,情况特殊。”白一超说,“但是,身为副主任,你是不是应该脑子里绷着这根弦儿,提前安排好手下的人轮流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