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摊牌了,我真是永乐帝

爆肝上天榜

首页 >> 大明:摊牌了,我真是永乐帝 >> 大明:摊牌了,我真是永乐帝最新章节(目录)

第8章 朝会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奉天殿。

大明自打先祖洪武帝建国以来,就养成每天三朝会的惯例。

后来建文登基这才正式改成每日一朝会,如今永乐称帝倒也延续了这一做派。

此时外面天色还有些蒙蒙亮。

殿内却早已大臣候立,文官武将分别站立,泾渭分明。

如今朝堂格局还是极为明显的。

最为显耀的自然就是靖难功臣,其中以道衍和尚姚广孝为文官,其余绝大多数都是武将。

这批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最大,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也是最重的。

只不过因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武将的关系,平时涉及到许多朝政问题时反倒显得没太多声音,而朱棣真正倚重的也仅仅只有姚广孝姚少师这一人!

第二批则是皇族势力,其一以皇长子朱高炽为首,其二以皇二子朱高煦以及皇三子朱高燧为首,这两派早就开始争夺太子储君的位子,各有自己的势力。

第三批则是建文旧臣,这些人虽然都是后来投靠朱棣的,但却大多都是些文官,如今天下大定,朱棣在大小事情上依靠的反倒是这帮人。

当然朝堂虽说被这三股势力所把持着,但相互之间也并非完全壁垒分明,多少有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不过这两天随着前段时间朱棣的止杀,原本人人自危的朝堂气氛倒也和缓许多。

今天的朱棣像往常一般早早地来到了奉天殿。

随着众多朝臣行完一拜三叩之礼,朝会便算是正式开始。

只是正当其中大臣准备启奏的时候,朱棣却朗声道:“今天早会我们就不讨论具体的事情了,今天就暂时先来议议这治国之道吧。”

“治国之道?”

众人听到这都是愣了愣。

今儿个这武夫怎么来了这个兴致?

文官集团大多都是建文旧臣,如今虽说都臣服于永乐,但多数心中还是颇为不服的。

那边的众多武将则都是翻翻白眼。

这治国之道干我何事?

朱棣看出他们的疑惑,便说道:“朕登基也有数月,一直以来也都算是勤勉有加,但整个朝政还是颇为繁杂,如若没有一项既定的治国之道,那将来又怎么能统领整个朝政呢?”

站在最前面的则是位身材极为臃肿的胖子,他年纪虽然才二十出头的模样,但体态发福,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

此人就是皇长子朱高炽。

朱高炽虽说身形胖的跟头猪没啥区别,不过性子温和,在朝臣尤其是众多建文旧臣当中口碑极好,此时亦是深表赞同道:“父皇,儿臣觉得这的确是该议议了。远的不说,就拿这许多建文旧策来说,究竟哪些国策需要遵循,哪些需要废弃总该有个标准?如果不能及时疏通规划,必将导致纷乱发生。”

“哼!”

站在他对面的则是位跟朱棣长得有些相似,身形也颇为伟岸的男子。

这人自然就是皇二子朱高煦。

朱高煦对太子之位一直都视如囊中之物,此时自然对自己大哥也颇为不待见的。

众多朝臣眼见连皇长子也都是连声附和自然也无反对的意思。

朱棣微笑着道:“各位都是朝堂重臣,也是我大明的股肱,今天在这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朕不会追究失言之责的。”

众多朝臣自然也都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陛下仿照上古尧舜,用人唯贤,有的说治国要似唐太宗善纳谏言,有的说则要像宋仁宗宽仁博爱。

朱棣满脸微笑,却也并未多加点评。

足足过了近小半个时辰。

朱棣这才微笑着道:“老大,你说说看。”

朱高炽身为皇长子,早在靖难时就留守后方建功有成,他略微沉吟,道:“启禀父皇,儿臣觉得之治国之道须得爱民如子。”

朱棣微微颔首,他虽说不喜欢这老大的性子,但这份心却还是深得他的赞赏,当下道:“爱民如子自然是的,不过这并非治国之道,而是为君之心。”

“儿臣那就不知道了。”

朱高炽退了下来。

“虚伪!”

刚说完那边的皇儿子朱高煦便小声嘀咕着。

朱棣又转向旁边,问道:“老二,你来说说看。”

朱高煦打仗勇猛非凡,颇有朱棣的风采,但在治国上却实在是平平无奇,此时听到问起自己来,只得硬着头皮道:“这治国嘛无非就是选贤,让其各尽其职便是。”

“如何各尽其职?”

“这、这——”

朱高煦一时语塞。

朱棣摇摇头,又转向站在文官集团最前面的那位光头和尚,笑道:“少师,你觉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