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江山,谁也夺不走

七步成诗

首页 >> 三国:大魏江山,谁也夺不走 >> 三国:大魏江山,谁也夺不走最新章节(目录)

30.洛阳的变化,震撼!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当看到这本册子的第一眼,曹操就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本册子,居然是用纸做的!

纸曹操自然是识得的,那是东汉蔡侯所改进的东西,虽然在达官贵族手中广有流传,但是其极易损坏,保存时间不长,就是严密地封锁起来,也容易被虫子给蛀掉。

正因为如此,在汉朝,最重要的文书资料与契约合同,都是铸成钟鼎,其次则书于竹帛。即“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唯此才能长期保存为据。

反观纸张,虽然因为其方便的特性越来越有名,但是无论是皇帝的奏章、诏令还是诸侯、百官间的策论,无一不是用竹简或缣帛传达的。

如今看到曹植居然用纸来做成册子,用以记载政事,曹操当然是吃了一惊,然而他却并没有对曹植提出批评,因为他明显察觉到了这册子所用的纸,与他们平常所用蔡侯纸的不同。

达官中所流传蔡侯纸,虽然洁白细腻、柔软匀密,但是色泽不够光亮,而且也不似这纸一般厚实不易损坏。

居然真的可以用纸作为书册?

天下还有这种纸吗?

曹操还没有打开这一本书册,就已经被这书册的用料给震惊了。一时间只是摩挲观察着这本书,却是没有翻开它。

曹植将曹操的反应看在眼中,心中乐不可支。

这是曹植通过金手指笔记本所查到的,比后代黄麻纸更为先进的白纸,不但防止虫蛀,而且不会泛黄。这种造纸更类似于宣纸,基本上已经很接近曹植穿越之前的水平了。

可以说,现在曹操所爱不释手的这本册子,其所用纸,是超越了三国近千年的造纸!

曹操不震惊,那才怪了。

曹植看着曹操不停抚摸着书册的包装,虽然一言不发,但是眼中所表流出来的神情却是光彩异常,虽然心中开心,但是仍然不忘了提醒曹操,说道:

“禀告父相,此册为儿臣改进造纸术,以新型造纸之法所造之纸,有防止虫蛀的功能,且不易损坏,基本上可以取代繁重的竹简和缣帛。”

“这种纸儿臣还生产了很多,而且都已经做成读物,以供大魏书院学子所用,这本册上所载,乃是儿臣这半年在洛阳所行之事,望父相过目!”

“好。”曹操听到曹植的话,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曹植一眼,然后继续低下头,翻起了册子的封面,开始查看内部。

这一打开,看了一会儿后,曹操又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曹植所献上来的这篇书册上,其所记载的,乃是整个洛阳所有州县的详细资料以及半年来的各种大小事宜。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经过统筹的方法,分类汇总做成了一个表格。

今年增加了多少户百姓,同时,在曹植的带领下开垦了多少荒地,粮食增产多少。

翻开页,还有关于大魏书院所招收学员,学院多少,学生多少,教育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成果。所有的最终成果都记载在册。

另外就是关于丁廙所负责的造纸事项,虽然记载较为简略,但是也是很清晰地表明提上了日程,而且曹植所创之新纸,已经得以外销,已经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这所有的数据,全部被曹植以新型统筹之法做成了一个表格,不但数据齐全具体,而且全都是一目了然,比自己平日里看得奏疏要容易清楚地多。

这篇文册,曹操仅仅是简略扫了一眼,就已经将洛阳这段时间的发展全部了解地一清二楚,深深震惊地同时,竟然是沉默不语地说不出话来。

这本小册中所记载,在曹植经营的这一年中,洛阳的人口增加了至少三倍,开垦的荒地也是原来的六倍,而粮食增产也是极高足足是原来的八倍!

这种神奇,简直可以说匪夷所思的数据,实在是让曹操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

看到曹操看完册子就不再言语,文武官员们都是一阵奇怪,曹丕更是面露喜色,以为必然是曹植没有做出多么大的成就,所以献上来的也必定是自己一事无成的记载,因此曹操才会如此震怒。

他已经将曹操沉默不语地震惊看做是对曹植无能的无语了。

正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沉默良久的曹操抬头,语重心长地问道曹植:“植儿,你这册中所载,是否是真的?没有造假?”

曹植听到此话,立刻跪下拜曰:“儿臣此册记载,全部都是真实数据,半分水分也无,父相但请宽心。”

“咝.....”听到曹植的肯定,曹操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震惊之色仍然无法散去。

却说荀彧看到曹操的样子,心中疑惑。

早在曹植提出“屯田制改革”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这倒不是他和曹植有过节,而是他真的发自内心地认为,曹植此举,势必会一事无成。

屯田制度,已历千载,岂能是曹植一个少年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