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穷皇孙,老朱教我贪污

青四十四

首页 >> 大明:最穷皇孙,老朱教我贪污 >> 大明:最穷皇孙,老朱教我贪污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三章:朱允炆麻了!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第二十三章:朱允炆麻了!

朱元璋愣住,满脑瓜子问号。

......奏疏?

圣孙给咱递奏疏了??

什么时候的事!

咱咋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自认工作狂魔,凡是国家政事,大臣上奏谏言,必亲力亲为,从不敢有懈怠。

至于遗漏奏疏?

根本不存在!

“好圣孙,你是不是搞错了?”朱元璋揉搓着花白的胡茬,思忖片刻:

“咱可没有老糊涂,别想着忽悠咱!”

朱允熥两手一摊,很是无奈:“皇爷爷明鉴,事关国家兴旺,孙儿岂敢儿戏。”

“就是去年的上元节,您不记得了?”

朱元璋彻底听糊涂了,实在回想不起来那天的情形。

而这时。

一旁的朱允炆,凑身上前,捂着嘴怯声细语:

“皇爷爷,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日侍卫转交呈上了几页草纸,您听是三弟写的,看都没看一眼,直接丢火盆里了。”

朱元璋虎目圆睁,瞪的溜溜圆,瞬间如梦初醒。

大拍脑门,十分郁闷!

......好像似乎,确有此事......

想起来了!

要怪就怪,当时他对待朱允熥颇有偏见,根本没把其当回事,这才导致了大明险些错失栋梁之才。

“皇爷爷昼夜不休,为国操劳,记不住琐碎小事,实属正常。”朱允炆眼力见十足,从旁解围,缓解尴尬。

说罢。

朱元璋内心五味杂陈,一股浓浓的懊悔,油然而生,商量着:“要不,你再给咱念叨一遍?”

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

“无非是孙儿的一点拙见,请皇爷爷赎罪。”朱允熥作一长揖,恭恭敬敬。

话音未落,

朱元璋大手一挥,满不在乎:“随便说!敞开了说,咱保证不怪罪!”

对于孙儿的能耐,他早就见识过的。

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想法超群。

比起朝中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们,俨然不知强了几百倍。

要是这样的谏言,他都听不进去,那还当什么皇帝?

与此同时。

朱允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眼神中满是轻蔑,静静等待着好弟弟露怯出糗。

......出宫几年,人玩傻了,不知道几斤几两。

国家政事也敢指点江山?

别说朱允熥不配,就算是大明的几位王爷们,也没这个资格!

不知天高地厚!

朱允熥举手投足间,尽显大气,毫不怯场:

“每到春去冬来,民声载道,怨声不断,冻伤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孙儿以为,大明该强制推广棉花种植,以保证有足够的棉衣御寒过冬,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开口就是让大明,“强制”种植棉花。

要知道,大明天灾不断,粮食产量锐减,百姓叫苦不迭,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吃不饱饭,正在饿着肚子。

再不让百姓种粮,改为种植棉花,岂不是要了所有人的命!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绝对会出大乱子!

“一派胡言!”朱允炆终于逮到机会,仗着兄长的身份,劈头盖脸训斥下来:

“枉你出宫在外多年,却根本不知民间疾苦!”

“你说的倒是轻松,但可知其严重后果??”

“莫非,你准备让天下的百姓,以后每餐都吃棉花不成!”

“滑天下之大稽!”

他正说着,转身看向朱元璋,义正言辞道:

“启禀皇爷爷,孙儿认为一切当以民生为先,断然不可因小失大!”

“土地是百姓的根儿,万万不可强行制约,否则后患无穷!”

朱元璋面色凝重,沉默着一言不发,显然更倾向于朱允炆的说法。

固然,他出身贫寒,从小挨饿受冻,深知棉衣、棉被对于穷人的意义。

但很多事,并不是靠着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而普及棉花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罢了。

他难掩失望之色,目光随之投向圣孙朱允熥,并没有着急打断。

只见,

朱允熥喜怒不形于色,依旧如往常般淡定从容,轻松写意道:

“强制推广种棉,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