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主任非要拜我为师

脊髓圆锥

首页 >> 救命!主任非要拜我为师 >> 救命!主任非要拜我为师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 我不治疗病人 我只是病人的搬运工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陆千里很快进入了状态,在王洪章团队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急诊抢救的病人,大多是救护车乌拉乌拉送过来的。

每位病人,需要迅速做心电图,然后尽快心电监护。

这个光荣和繁琐的任务,自然落在了陆千里这个抢救新人的身上。

如果再有病人需要心肺复苏,那陆千里和马超负责轮流按压,洛红雪负责球囊通气,王主任负责电除颤。

还有个,不合理但是工作量巨大的......体力活。

运送病人。

急诊位于西北医科大第一医院刚刚拔地而起的住院楼,负一层的影像科,五点半准时下班,风雨无阻。

而急诊抢救的病人,大多晚上甚至凌晨来,往往需要各种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和排查。

西北医科大第一医院唯一深夜开放的放射科,远在隔壁的旧楼。

这也是无奈之举,旧楼上,也住着数量可观的内科病人。

而急诊抢救到旧楼的放射科,原本设计是由长廊连接,这样两栋楼之间相互连通,病人转运,也算方便,可长廊还未完工,这就平添了许多麻烦。

因此送病人做检查的路线就变成了,推出新住院楼,下一个小坡,到平地,上一个小坡,进入旧楼一楼,七拐八拐上电梯,然后抵达三楼放射科,回来的时候,亦是如此。

陆千里才运送了六个病人,体力就有些吃不消。

每次转运,都要填写项目繁多的危重病人转运表,有时候还需要携带便携式出样带,急救药品等。

那急诊科的大床,别看下面有四个轮子,却并不好推,尤其是病人家属不出力,就看着大夫推的时候。

“怎么样师弟,还适应吗?”洛红雪刚刚给一窝蜂涌来的几个病人开好医嘱。

病区只剩下两三张床,时间也接近十二点,忙碌的急诊抢救终于安定下来。

“还行,师姐,我看急诊抢救还有一个病区没开,万一再有多的病人过来,怎么办?”

洛红雪抿了口水,也不敢喝多,喝多了上厕所多了,又要被王主任嘚吧嘚说个半天。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医院斜对面就是省人民医院,救护车送病人前,也会提前问下。”

陆千里点点头,屁股刚刚沾着凳子,然后便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

连忙起身。

得,十有八九,又有病人来了。

之前四五个家属,小心翼翼地,用自制担架抬了个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进来。

可谓声势浩大。

两个编织袋,一个小板凳,还自带了枕头和被子,以及......背上居然还背了两个脸盆。

这是打算把医院当家,长住了。

一般这样的病人,病情都会比较严重。

洛红雪叹了口气,拧紧瓶盖。

陆千里上前搭了把手,把稍微有些倾斜的自制担架,扶平了一些。

瞥了一眼手里的挂号单,“刘昌平,45岁。”

“病人意识还清楚吗?”

“清楚清楚,这不睁着眼吗!”

一个大婶感激地笑笑,“金城的大医院就是不一样,大夫还帮忙抬担架。”旁边一个皮肤黝黑,宛如干涸土地的老头,笑呵呵答道。“安平市威梁镇张刘村的,坐了很久很久的车才过来。”

这家家属,出乎意料地乐观啊。

张刘村是西北村子很常见的命名方式,表示村子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张姓或者刘姓。

陆千里和马超协助病人轻轻躺平,家属这么慎重,估计是肺栓塞一类的疾病。

可千万不敢有什么颠簸。

“病人因为什么来的急诊?”已经是研三的洛红雪,驾轻就熟地问诊。

急诊问诊,讲究快准狠。如果按照住院病人详细而又全面地问诊,极有可能会忽略重点,而且会延误治疗的时机。

“哦,颅内出血。”背着脸盆的大妈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样子,仿佛病人只是得了流行性感冒。

洛红雪不停按动蓝黑笔的手停了下来,扭头看了眼小跟屁虫陆千里。

那眼神仿佛在说,我没听错吧,这家人仿佛在逗我。

“什么时候出血的?”洛红雪掏出了随身携带到小本子。

她有预感,这个病人不简单。

“一个星期前吧。”

陆千里忍不住插了句话,“一个星期前颅内出血,现在好端端过来了?”

黝黑大爷从编织袋里,扒拉了几下,拿出五六个厚厚的袋子,是各种颅内检查的结果,“大娃,你说话利索,给大夫讲讲。”

四人中最年轻的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